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科建设

拉美文化学科

  时间:2019-03-27  

历史与现状:

与拉美研究其他学科相比,拉美文化研究在我国国内还很薄弱。拉美所退休研究员刘承军(索飒)二十年来集中于拉美文化研究,专著《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以及在研的《拉丁美洲经典文献评注译本》属于国内该领域开拓性著述。退休研究员徐世澄在拉美文明研究领域也颇有建树,合著有《拉丁美洲文明》和《拉丁美洲现代思潮》等著作,在拉美文明和思想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两位研究员退休后,拉美文化研究陷入短暂中断。

自2016年纳入登峰战略特殊学科以来,拉美文化学科开始有了新的动力和平台,学科建设稳步发展,拉美文化学科已经显现出在拉美研究中愈加重要的地位。目前,拉美文化学科共有6人组成,其中包括两名退休研究员,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和1名助理研究员,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3人,学科带头人1人,科研骨干3人。

重建后的拉美文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将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和学术性同当前中国对拉关系的实用性和政策性有机结合起来,即学术研究同时服务于政策决策和实践。拉美文化学科拥有比较优势的研究领域包括中拉文化交流史和拉美思想史,特色研究领域包括中拉文化外交、中拉相互认知和中国在拉美的形象等。目前,拉美文化学科主要聚焦三大领域,在重点做好拉美文化学科的基础研究,特别是拉美的中国研究的同时,构建拉美的中国研究专家库,为中国开展对拉公共外交,加强对拉文化传播,进而提高中国在拉美的形象,提供政策建议和报告。

 

发展目标:

结合当前中国对拉整体合作政策,拉美文化学科在发展目标上适时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即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积累相对丰富的拉美思想文化研究和中拉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献资源,以为拉美文化学科的巩固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个相对成熟的拉美文化研究团队,形成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拉美文化研究品牌,以服务于中拉文明交流互鉴的总体策略。在此总目标之下,拉美文化学科将努力保持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即研究领域涉及与拉美文化相关的任何领域,但同时聚焦和强调特定领域,以形成研究重点和亮点,即以拉美政治和文化传统、拉美思想史、中拉文化交流史为三大重点研究领域,以中拉文明互鉴和对拉公共外交为贯穿三大重点的基本线。这种研究定位是基于学术性、思想性和政策性的目标,既关注学术研究本身的重要性,同时又满足政策方面的需求。

 

主要成果:

1、活动品牌:

自2016年纳入登峰战略特殊学科以来,拉美文化学科平稳运行,收获颇丰。截止到2018年12月,拉美文化学科联合发起和主办了两届中拉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会议也将于2019年9月召开。作为拉美文化学科积极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中拉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自创立以来得到中国和拉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初步成为中拉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思想对话和人才对接的平台。

2、委托课题:

在课题方面,拉美文化学科已完成中宣部委托的《两个世界的相遇:口述中拉文化交流》、外交部委托的《中国对拉公共外交有效性研究》和教育部委托的《中国和阿根廷的人文交流研究》三个项目,这些研究和课题反映出当前中拉关系中的文化关切,带有典型的应用型研究的特点。

3、专著论文:

在学术成果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专著方面的成果主要有:

 《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索飒,1998年)

 《拉丁美洲文明》(徐世澄合著,1999年)

 《神奇的拉丁美洲》(徐世澄合著,2002年)

 《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索飒,2003年)

 《拉丁美洲现代思潮》(徐世澄主编,2010年)

 《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徐世澄著,2012年)

 《阿兹特克文明》(徐世澄合译,2013年)

 《我们和你们:中国与阿根廷的故事》(中西文版,郭存海主编,2018年)

 《一带一路和拉丁美洲:新机遇与新挑战》(中西文版,郭存海主编,2018年)

 《里卡多•皮格利亚侦探小说研究》(楼宇著,2018年)

论文方面的成果主要有:《中拉文明对话:意义、目标、路径和机制》(郭存海,《拉丁美洲研究》,2018年第4期)、《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意义、路径和机制》(郭存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21世纪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构建》(郭存海,拉美社会科学理事会出版社,2018年)、《跨区域交流与中拉整体合作——兼论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构建》(张凡,《拉丁美洲研究》2018年第5期)、《中国对拉美的文化传播——文学的视角》(楼宇,《拉丁美洲研究》,2017年第5期)和《博尔赫斯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1949-2017)》(楼宇,《博尔赫斯研究》,美国匹兹堡大学,201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