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资源 > 拉美概览

经济特区

  时间:2007-04-26  

拉美最早的自由贸易区是1923年乌拉圭在拉普拉塔河东岸建立的科洛尼亚自由贸易区,占地面积102公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拉美的经济特区得到蓬勃发展,在许多重要口岸相继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自由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和转口区等,还有一些拉美国家在边境地区设立了边境自由贸易区。以重要口岸为中心开设的自由区主要集中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国家,如智利开设了伊基克自由区和阿里卡自由区,阿根廷将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兰克拉斯、罗萨里奥辟为自由港;墨西哥将太平洋沿岸的萨利纳克鲁斯、曼萨尼约、马萨特兰、瓜伊马斯和大西洋沿岸的坦皮科、韦拉克鲁斯、普罗格雷索等重要港口避为自由港。在边境自由贸易区中,以墨美边境自由贸易区最为著名。1939年,墨美边境自由贸易区正式设立。经过近60年的发展,该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边境自由贸易区。50年代,智利在其南部和北部也各设立了一个边境自由贸易区,区内允许外商经营商业和加工装配业。此外,在哥伦比亚、秘鲁和巴西3国交界的亚马孙地区也共同设立了一个边境自由贸易区。

60年代中期,拉美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不仅特区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以发展自由贸易区为主转为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成为许多拉美国家吸引外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外汇收入和增加劳动就业的重要方式。尤其自70年代以来,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创办了许多出口加工区,有的是在原有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出口加工业务,有些则根据本国的特点,由政府制定特殊的政策,在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起来的。起初,出口加工区经营的大多是大量使用非熟练劳动力的低附加值产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制鞋、家具和体育用品等。80年代以来,拉美出口加工区的产业结构逐渐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过渡,部分出口加工区甚至出现了经营内容不断综合化、技术结构不断高级化的趋势。由于各出口加工区注重发展电子工业、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制造和电视机装配等行业,经济特区在拉美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小国甚至将发展经济特区作为促进国家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则把发展加工出口区作为其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拉美地区共有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150多个,分布在27个国家和地区。拉美的经济特区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贸易型经济特区、加工贸易型经济特区和综合型经济特区。

贸易型经济特区这类经济特区主要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转口区、保税仓库和边境自由贸易区等,以发展进出口贸易为主。目前,这种特区在拉美地区共有60多个。在南美洲主要设在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等国。其中以阿根廷和智利为最多。阿根廷共有各种"自由区"16个,比较著名的有罗萨里奥自由港、弗朗卡自由区、巴兰克拉斯转口区、布宜诺斯艾利斯免费货仓、火地岛自由带等。智利有各类自由区14个,包括南、北两个边境自由区、伊基克自由区、阿雷纳斯角自由区以及众多的保税仓库和转口区。哥伦比亚有各种自由区11个,大部分是在70年代建立的,其中最大的自由港圣安德烈斯自由港建于1959年,发展十分迅速。此外,秘鲁、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也设有若干转口贸易区。

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因地位重要而成为拉美国家与美国进行贸易的海上要道,许多重要港口都被划为自由港,如巴哈马的拿骚港、牙买加的金斯敦、瓜达罗普的圣巴泰勒米、伯利兹的伯利兹城、哥斯达黎加的利蒙和巴拿马的科隆等。

在拉美地区众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规模最大,发展最为迅速。这个自由贸易区始建于1948年,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世界上仅次于香港,被誉为"西半球的香港"。它位于国际主要航线巴拿马运河的咽喉,所以它既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佳通道,又是北美洲和中、南美洲的连接点,属于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东西南北货物的集散中心。它为东半球国家和地区产品架起了一座通往拉美各国市场的桥粱。区内客户所批发转口的纺织品、手表、电器和首饰等商品大多来自亚洲,客户多数也是亚洲人,而采购客户则主要来自中、南美洲地区。

科隆自由贸易区主要从事转口贸易。在科隆自由贸易区从事经营活动,可以有4种选择:(1)可以租用场地和仓库,开展经营活动。(2)可以与自由贸易区管委会签订20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经管委会批准后可以自己建造营业设施,开展经营活动。(3)可以利用区内代理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区内设有专门经营代理业务的公司。这些代理公司可以为委托公司办理货物运输、收货发货、代办进出文件、为货物重新包装或简单商业性加工后再出口等。委托公司仍享有货物的所有权。从事这类委托和代理的业务,需经自由贸易区管委会批准,获得批准的条件是委托公司的货物60%以上用于出口。(4)可以委托管委会主管的公共仓库管理系统代为储存货物或进行简单商业性加工等。管委会按照存放货物的价值收取费用,同时提供公共仓库。目前,科隆自由贸易区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在南美洲地区,智利的伊基克自由贸易区具有重要地位。它建于1975年,位于智利西北的伊基克城北部,已成为拉美地区仅次于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的第二大自由贸易区。南美洲较为重要的自由贸易区还有:哥伦比亚的圣安的列斯自由港、委内瑞拉的玛格丽塔自由港和乌拉圭的科洛尼亚自由贸易区。圣安的列斯自由港位于加勒比海西部圣安的列斯的东北角,建于1959年,主要经营电器、纺织品、烟酒和化妆品等商品的贸易。玛格丽塔自由港位于委内瑞拉北部加勒比海的玛格丽塔岛上,197411月正式宣布为自由港,各种商品可免税进港,只收取少量的行政税、海关手续费和地方发展税。

加工贸易型经济特区这类经济特区主要包括出口加工区、自由工业区、客户工业区和部分自由贸易区,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同时又具备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双重功能,通常被称为"出口加工区""自由工业区"。目前,拉美共有70多个出口加工区,其中约有一半分布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16个国家中,其余设在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乌拉圭。这类出口加工区的特点是:企业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独资企业占绝对优势;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原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投放国际市场;大部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拉美出口加工区内的出口加工业占优势的产业部门是:电子元件、电视机、收音机、磁带、录音机、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和办公设备、服装半成品来料加工、体育用品和家具。

在拉美所有出口加工区中,以墨西哥北部墨美边境的客户工业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墨西哥北部边境投资设厂,主要集中在电子工业,其次是汽车工业和纺织业。

加勒比和中美洲地区是拉美出口加工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加勒比地区设有出口加工区的国家包括:巴巴多斯、多米尼加、海地、牙买加和波多黎哥等。波多黎哥的马亚圭斯是拉美地区创立最早的出口加工区(1962年)。巴巴多斯于1965年开办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现已发展到10个。海地于1965年在首都太子港开办出口加工区。多米尼加自1974年开始创办出口加工区,先后开辟了拉罗马纳、圣佩德罗-德马科里斯、圣地亚哥、卡夫雷拉和艾纳等出口加工区。中美洲的出口加工区大多建立在7080年代建立,其中以哥斯达黎加发展较快,1976年首先在首都圣何塞附近的卡塔戈建立了出口加工区,现有包括太平洋沿岸的莫因、蓬塔雷纳斯和戈尔菲托在内的9个出口加工区。此外,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等国也设有出口加工区。

综合型经济特区 巴西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是目前拉美惟一的综合型经济特区。1957年巴西政府批准设立这个自由贸易区,1967年批准扩展为自由港,1968年将整个亚马孙地区划为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由马瑙斯自由贸易区管理局管理,直接受联邦政府领导,拥有独立的行政和财政自主权。马瑙斯自由贸易区由商业区、工业区和农牧业区等组成,并按行业、功能进行规划和建设。马瑙斯自由贸易区的旅游业也很发达,已成为世界旅游胜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