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组织
安第斯共同体(Comunidad Andina)
【宗旨】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发展成员国经济;取消贸易壁垒,推行贸易自由化;加速一体化进程,建立共同市场。
【成员】5个(1997年):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
【组织机构】总统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首脑组成,负责确定一体化进程的方向和日程,每年开会1次。外交部长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外长组成,负责制定成员国的共同对外政策。总秘书处:安共体的常设机构。秘书长由各成员国外长共同选举产生,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秘书长在任期内不得兼任其他职务。安共体委员会:由各成员国总统任命的全权代表组成,负责制定一体化政策,协调和监督上述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安第斯议会:由各成员国议会派出的5名议员组成,任期不得超过5年,每年召开1次例会。主要职能是保持成员国议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负责有关一体化进程的审查和咨询。
【主要活动】70年代,安第斯条约组织通过多项发展计划,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80年代侧重于降低关税,推行经济一体化;90年代着重于推行贸易自由化,加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1991年5月5个成员国总统签署了正式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协议,1994年5月正式建成安第斯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Tratado de Libre Comercio de America del Norte-TLCAN,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的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
【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建立解决争端的有效程序,促进三边、地区及多边的合作,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各自的国土上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成员】3个: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组织机构】贸易委员会:协定的实施机构,由每个成员国指定的部长或部长级官员组成;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其日常工作由协定规定设立的各工作委员会和小组的3国官员负责,这些工作委员会和小组将以一致同意的方式进行工作。秘书处:贸易委员会下设的常设机构,其职责是协助贸易委员会以及各工作委员会和小组解决协定执行过程中的分歧或争端。
【主要活动】自协定生效以来,3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正迅速消除。1994~1996年,美国对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已从3.5%降到1.5%,同期墨西哥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10%降到4.5%,双方的非关税壁垒也按计划正在逐步取消。贸易壁垒的减少有力地促进了区内贸易的发展,尤其墨美贸易大幅度增长,1996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达到675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9%。美国对墨西哥出口的增长速度是对其他国家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对墨西哥出口已为美国创造了12.2万个就业机会。投资金融等方面规定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区内资金的自由流动。从1994年1月到1995年12月,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143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资本。美、加两国在墨西哥新开放的金融部门投资12.29亿美元,占此类外资的86%。区内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长使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美、加、墨3国的一些大企业已建立了战略联盟。
但是,美墨之间在协定部分条款的实施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引起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有关运输条款问题上,墨美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分歧。美国国会内部仍有一部分人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持批评态度。
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aribbean Community and Common Market-CARICOM)
简称"加共体",是由14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宗旨】发展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协调成员国的外交政策,加强在经济、贸易、卫生、文化、教育、通讯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实现地区经济的一体化。
【成员】15个(1997年):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苏里南、海地和蒙特塞拉特。多米尼加为观察员。
【组织机构】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共同体的决策,代表共同体对外缔约。共同市场理事会:由成员国各派1名部长组成,负责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共同的贸易政策,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计划。共同体秘书处:常设工作机构。部长级常设理事会:共同体下设的卫生、教育、劳工、外交、财政、农业、矿业、工业、运输、科技和旅游等11个部长级专门机构。共同体联系机构:加勒比法律教育委员会、加勒比开发银行、加勒比考试委员会、加勒比投资公司、加勒比气象研究所、加勒比航运理事会、东加勒比共同市场、东加勒比国家组织、西印度大学、圭亚那大学。
【主要活动】自共同体成立以来,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取消区内贸易壁垒,从1979年起,实行地区进口数量限制;同时,各成员国加强经济政策和财政计划的相互协调,在农业方面先后成立了加勒比食品公司、共同体玉米和大豆公司,在金融领域建立了加勒比投资公司,向相对不发达国家提供建设资金。80年代,由于受拉美经济危机的影响,内部贸易发展缓慢,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90年代以来,加共体重新恢复活力。1990年8月加共体成员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第11次首脑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加快建立共同市场的步伐,决定从1991年中期开始,取消共同体内部所有的贸易限制,分批实施对外共同关税,降低本地区不能生产的商品的进口关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和巴巴多斯3国筹建资本市场,以吸收更多的外部资金,遏制资本外流。1991年7月召开的第12次加共体首脑会议就实行共同对外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决定由巴巴多斯、圭亚那、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先实行对外统一关税:对成员国生产的商品的进口实行5%的低关税率,对可能损害民族工业的进口商品征收45%的高关税,而对从非成员国进口的大多数商品征收20%~25%的关税。1992年10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举行的成员国首脑特别会议,一致同意从1993年1月起,在5年内分阶段将对外关税的上限降到20%(即从1998年起,共同对外关税率为5%~20%),但对农产品进口可征收40%的特别关税。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共体第14届首脑会议,一致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以促进整个加勒比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1995年7月,第16次加共体首脑会议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举行。会议决定允许人才自由流动,自1996年1月起,本地区各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在加共体任何一个成员国居住和工作;各国首脑进一步讨论了建立单一市场和经济一体化问题,审议了在取消区内进口许可证和实行共同对外关税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决定尽早执行多边航空服务协定;同意首先由牙买加、巴巴多斯和圭亚那参加,建立西印度最高法院,以取代英国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本届会议还专门讨论了与中国的关系问题,同意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关系。1996年7月,加共体14国政府首脑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举行第17届年会,决定成立上诉法庭,作为对共同体已有机构的补充。1997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加共体各国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签署了共同行动计划,强调将加强双方在经贸、反毒、移民等问题上的合作。1997年6月底7月初第18次加共体首脑会议在牙买加的蒙特哥贝举行,会议签署了一项允许人员和资本在各成员国自由流动的协议书(巴哈马、圣卢西亚和蒙特塞拉特没有签字);还签署了其他一系列协议,决定对1973年签署的《查瓜拉马斯条约》进行修改,以便为加共体同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组织进行竞争。创造更好的条件。
加勒比国家联盟(A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
由37个加勒比国家和未独立地区于
【宗旨】加强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本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
【成员】37个,包括25个独立国家和12个未独立的地区: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萨尔瓜多、墨西哥、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巴哈马、尼加拉瓜、巴拿马、多米尼克、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安圭拉、百慕大、开曼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蒙特塞拉特、波多黎各、瓜德罗普、马提尼克、阿鲁巴、荷属安的列斯。
【组织机构】部长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它下设5个特别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环境委员会、自然资源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计划预算委员会。
【主要活动】1993年6月在巴哈马举行的加勒比共同体第14次首脑会议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吸收中美洲国家及三国集团成员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由瑞拉加入,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加勒比海国家和未独立地区的加勒比国家联盟,目的在于使其成为西半球未来的三大集团(南美洲集团、北美洲集团和加勒比集团)之一。
拉丁美洲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大会(Congreso Permanente de Unidad Sindical de
Trabajadores de America Latina-CPUSTAL)
是世界工会联合会(简称"世界工联")于
【宗旨】增加工人、职员和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反对失业和超级剥削,维护和扩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在工会团结原则基础上,将结社、请愿和罢工权扩大到全体劳动者;争取教育民主化;实行真正的土改,实现耕者有其田;声援劳动者争取维护自身权益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在平等和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建立各国间广泛的贸易、外交和文化关系;保卫和平,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支持限制核武器条约,直接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和平利用原子能。
【成员】有会员约2 300万。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有会员组织:阿根廷、巴拿马、巴西、秘鲁、波多黎各、玻利维亚、伯利兹、多米尼加、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瓜德罗普、圭亚那、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乌拉圭、牙买加、智利。
【组织机构】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每2年召开1次。执行委员会:由7个会员国组织的代表组成,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书记处:由协调书记负责日常工作。下设纺织、建筑、商业、教师、银行职员、食品、公务员、印刷、冶金、运输和电力等11个按行业组成的产业工人联合会。
【主要活动】1962年9月世界工联在拉美国家的一些会员组织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决定建立拉丁美洲工会联络委员会。1964年1月该委员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拉美工人工会团结代表大会,决定正式成立拉丁美洲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大会,作为世界工联在拉美地区的会员组织。该组织主张各派工会组织要联合行动,共同研究本地区问题,支持拉美各国人民争取切身经济和社会权益的斗争。1984年1月该工会组织在庆祝成立20周年时发表声明,要争取自由、民主、独立和民族主权,争取人民自决权,反对跨国公司的剥削和掠夺,争取建立国际社会和经济新秩序,争取和平与社会进步。90年代以来,该工会注意改进工作,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工作对象,以适应新的形势。1993年5月该组织出席在古巴哈瓦那召开的国际工会声援古巴大会,要求美国停止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同年8月在哈瓦那召开的拉美工会的世界工联副主席会议,协调相互间的立场。1994年11月该工会协调书记梅内塞斯应邀出席世界工联第13次代表大会。
拉丁美洲工人中央工会(Central LatinoAmericana de Trabajadores-CLAT)
是世界劳工联合会(简称"世界劳联")于
【宗旨】推动拉美各国工人组织起来,捍卫工人自由、民主和结社的权利,保障工人组织的自治和独立;主张维护民族独立、保卫国家主权和自然资源,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实现拉美国家的联合,建立具有超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新结构的拉美大家庭。
【成员】1996年有会员4 000万。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有会员组织:阿根廷、阿鲁巴、巴拉圭、巴拿马、巴西、秘鲁、波多黎各、玻利维亚、伯利兹、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格林纳达、圭亚那、库拉索、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委内瑞拉、牙买加、乌拉圭、智利。
【组织机构】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每5年召开1次。理事会:大会闭会期间的权力机构,由执委会成员和各会员组织的1名最高领导人组成。每18~24个月召开1次会议。执行委员会:最高领导机构,由总书记、4名副总书记和20名委员组成,另有20名候补委员。执行局:常设领导机构,由总书记和4名副总书记组成。下属办事机构:组织部、社会通信部、国际关系部、培训部、财务部以及工会学校��拉美工人大学。下设小地区组织:加勒比工人工会理事会、安第斯工人工会理事会,中美洲工人联合会,南方共同市场工人工会理事会。另外,还设立建筑、农业、运输、食品饮料、银行保险、国家雇员、纺织、印刷造纸、合作社、邮电、新闻、教育文化、公务员、商业、电力、冶金、退休工人、女工、法律工作者等19个按行业组成的工人联合会。
【主要活动】1977年召开的第7次代表大会,提出工人运动的历史性任务是要在整个拉美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自称是"第三世界的劳工组织",认为拉美人民的解放事业是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的组成部分。1982年召开第8次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将拉美工人中央工会变成劳动者的社会运动。1987年11月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召开第9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民主化的新发展、拉美一体化以及工人运动的责任和作用问题。会议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正义、团结、向世界开放的拉美的口号,用拉美主义替代泛美主义。1991年,在波哥大召开第23次理事会。会议发表的《波哥大声明》指出,拉美外债问题还远未解决,仍要为公正、合理解决债务问题而斗争。1993年9月在圣保罗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有150多名代表和来宾参加。大会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的挑战和工人运动行动纲领和战略"。与会代表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病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经济政策恶化了劳动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失业、半失业和工人内部的分裂,强调应加强各派工会之间的联合,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别。为共同目标而努力。1994年初,拉美工人中央工会和美洲区域工人组织在巴拿马城举行首次会晤,两个长期对立的工会组织坐到一起,讨论了拉美劳动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分析取得共识,经过近1年的筹备,拉美工人中央工会于1994年12月在加拉加斯召开了"拉丁美洲社会发展高级会议"。会议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给拉美地区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对策。总书记马斯佩罗在大会上指出,只有实现社会正义才能取得经济的持久发展。会议除邀请各派工会组织的代表参加以外,还广泛邀请了非政府组织、社会运动、国际劳工组织、拉美经济委员会、拉美议会、安第斯议会、中美洲议会等重要国际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拉美社会宪章》。为了扩大工会的影响,拉美工人中央工会正在扩大工作对象,加强了对退休工人和非正式部门劳动者的工作,目前退休工人联合会已发展到1000万人。该组织还组织了关于"家庭和劳动者运动"问题讨论会,强调扩大工会组织的任务,要开展社会服务,组织互济会、建立幼儿园等,以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自1981年以来,拉美工人中央工会与中国工会领导人曾多次互访。中国工会代表曾出席拉美工人中央工会的八大、九大和十大。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Organismo Para
Nucleares en America Latina y Caribe,Agency
for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in
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OPANAL)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监督实施的执行机构。
【宗旨】禁止缔约国在各自的领土内试验、使用、制造和生产核武器或以任何形式取得这种武器;要求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充分尊重拉美国家的主权,不对拉美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将核材料用于和平目的。
【成员】26个: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拿马、巴哈马、巴拉圭、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格林纳达、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乌拉圭、牙买加、智利。
【组织机构】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缔约国组成,每2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召开特别大会。理事会:由5个理事国组成,通过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秘书处:大会和理事会领导下的常设办事机构。秘书长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1次。
【主要活动】主要是通过各项活动巩固和发展无核区,并要求核大国为实现拉美无核区进行合作。《特拉特洛尔科条约》规定,禁止缔约国在各自领土上试验、使用、制造、生产或取得核武器;禁止在各自领土上接受、储存、设置、部署或以任何别的形式拥有任何核武器,缔约国只能在和平的目的下使用核物质和核装置。签署条约的国家已由最初的14个增加到26个。条约第1号附加议定等要求在拉美地区拥有领土或属地的国家承担该条约规定的义务。到1981年12月底,与第1号附加议定等有关的英国、荷兰、美国、法国已在议定书上签字。第2号附加议定书要求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充分尊重拉美无核化的规定,不对拉美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Sistema Economico Latinoamericano-SELA)
1975年3月,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和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发表联合公报并致函拉美各国首脑,正式倡议建立拉美经济体系。同年10月,拉美2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巴拿马城签署《巴拿马协议》(
【宗旨】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协调拉美国家经济社会问题方面的共同立场和战略,制定和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项目;增强对其他国家或国际经济集团的集体谈判能力,维护拉美国家的合法利益,为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
【成员】27个(1994年):阿根廷、巴巴多斯、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多米尼加、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50多个拉美、欧洲和联合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为观察员。
【组织机构】拉丁美洲理事会:最高机构,由各成员国政府委任的1名全权代表组成。理事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报告人1人(共同组成主席团),由各成员国代表轮流担任。理事会每年举行1次部长级例会,决定拉美经济体系的战略总方针,协调成员国对外关系的立场。若理事会作出决定或1/3以上的成员国提出要求,可召开部长级或非部长级特别会议。常设秘书处:技术行政机构,常务秘书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任期为4年。其主要职责是,完成理事会委托的各项工作,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制定和研究各项有关计划,草拟预算,为各种会议提供服务。行动委员会:临时性的合作机构。其任务是,就一些参加国共同关心的专门问题制定共同纲领和计划,并协调参加国的行动。每个委员会至少由3个成员国组成,成员国可自由参加或退出。行动委员会完成使命后就解散,或根据需要转变成常设机构。
【主要活动】根据《巴拿马协议》,成员国本着"各国平等、主权和独立、团结一致、不干预内部事务,以及尊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quot;等原则,从事地区性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80年代初,该组织曾先后在有关发展食品、肥料、种子、水产、肉类、手工艺、药品、旅游,以及支援危地马拉救灾、支持尼加拉瓜复兴计划、建立拉美科技情报网等方面建立了10多个行动委员会。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爆发后,该组织成立了支援阿根廷行动委员会。同年8月召开第8次理事会例会,就马岛战争后拉美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会议通过《拉美经济安全和独立战略》的决议,强调指出,保障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完全独立和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进行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为此,会议还制定了一项推动各国在农业、食品、外贸、科技、通讯和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两年计划。1994年6月拉美经济体系在墨鞲绯蔷傩械?0次例会,深入讨论了外债、外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就业和移民等问题,决定拒绝执行某些影响国际贸易的单方面措施,要求美国撤销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和制裁。1995年7月在萨尔瓦多举行第21次例会,针对墨西哥金融危机对拉美地区的冲击,重申了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的基本目标,着重讨论了全球化对拉美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指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会议建议成员国加强国内储蓄机制,鼓励外国长期投资,尽可能减少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拉美经济体系自成立以来,主要在两方面取得了成就:协调成员国对第3国、国家集团和国际机构的立场;作为合作机制,先后在17个领域或部门建立了行动委员会,推动了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合作。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Asociacion Latinoamericana de Integracion-ALADI)
建于
【宗旨】遵循多元化、协调一致、灵活性、区别对待和多边关系等原则,促进成员国相互间贸易,扩大出口贸易市场;发展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推动和协调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一体化进程,在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框架下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拉美共同市场。
【成员】成员国11个(1997年):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巴拉圭、秘鲁、厄瓜多尔、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
【组织机构】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的外长或负责一体化的部长和国务秘书组成。代表大会:由成员国派遣的代表组成,每年召开1次会议,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代表大会。其常设机构为执行委员会,由成员国各派1名代表组成,下设金融货币事务委员会(由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金融货币事务顾问委员会和各国海关关长会议。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推动条约和具体协议的实施,处理协会与各成员国之间的有关事宜,负责召集成员国政府级会议等。评审和协调会议:由各成员国政府指派的全权代表组成,每3年召开1次例会,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会议。负责对一体化协议的执行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协商和谈判协会的有关具体措施和建议,完成部长理事会所交给的任务。执行秘书处:技术性机构,由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秘书长由成员国大会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秘书处不与协会的其他机构发生联系,仅对成员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负责。
【主要活动】80年代初,协会主要致力于推动地区性关税优惠制和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1984年4月协会举行第2次外长级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推动本地区各国之间贸易和实行新形式经济合作的决议,取消对来自成员国的进口产品的非关税限制,并对进口国的产品相互给予50%的关税优惠。1985年3月乌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尼加拉瓜6国总统签署《蒙得维的亚声明》,指出外债是造成拉美地区"失业、生产下降、收支不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90年代,协会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入新阶段。1991年协会通过决议,确立协会的职能是给全拉美地区一体化提供体制和行动的规范,推动全地区最终组成统一的拉美共同市场。1995年12月部长理事会会议决定:继续制定与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协议相适应的贸易规则;加入由美洲国家组织、美洲开发银行和拉美经委会组成的、旨在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的三方委员会;推动由成员国组成的地区集团(安第斯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三国集团)之间的谈判,促进美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成员国提供帮助。截至1996年,成员国共签署了55项双边协议,其中31项承诺全部实行商品自由贸易,涉及的贸易额约占拉美市场贸易额的75%
拉丁美洲议会(Parlamento Latinoamericano-PARLATINO)
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议员组成的论坛性区域组织。总部设在巴西圣保罗。
【宗旨】促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团结和地区一体化。
【成员】22个国家和地区:阿根廷、阿鲁巴、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荷属安的列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和委内瑞拉。每个成员国或地区议会各选派12名议员作为拉美议会议员,任期由各成员国或地区议会确定。
【组织机构】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举行1次,轮流在各成员国首都举行,必要时经1/3成员国申请,可举行特别会议。大会通过的决议为建议性质,不具法律效力。领导委员会:大会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机构,由议长、2名候补议长、副议长(每成员国1名)、秘书长、1名候补议长、副议长(每成员国1名)、秘书长、1名候补秘书长、4名秘书和协商理事会主席(只有发言权)组成。每6个月举行1次会议,必要时可举行特别会议。总秘书处:办事机构,兼有协调和监督的职能,负责召集各种议会成员国会议,协助领导委员会准备大会议程和起草工作文件,散发协议、提案或声明,执行预算并向大会提出财政报告。常设委员会13个:政治事务委员会,经济、财政和债务委员会,农业、渔业和农村发展委员会,文化、教育和科技委员会,土著人和种族事务委员会,司法委员会,保护用户委员会,人权委员会,防御和缉毒委员会,能源和矿业委员会,环境委员会,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负责分析、研究和调查成员国或地区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报告。特别委员会5个:妇女委员会,反对生产与非法倒卖武器和爆炸物委员会,社会债务委员会,次地区、省、州、市事务委员会劳工与保险事务委员会。协商理事会:咨询机构,负责立法和咨询工作。
【主要活动】60~70年代,拉美议会曾就当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过决议,如建立
拉丁美洲政党常设大会(Conferencia Permanente de Partidos
Politicos de America Latina)
是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类政党组成的政治论坛性组织。根据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倡议,1979年10月10~12日拉美13个国家和1个未独立地区的22个政党在墨西哥瓦哈卡市举行大会,通过《瓦哈卡宣言》,决定建立拉丁美洲政党常设大会。总部设在墨西哥城。
【宗旨】组织各成员党相互交换意见,协调行动,加强合作,以支持拉美各国人民维护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促进拉美一体化进程,发展民族经济。
【成员】47个(1996年)。其中有8个执政党:阿根廷正义党、智利基督教民主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海地拉瓦斯党、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巴拿马民主革命党、古巴共产党。其余大多是中左派的民族民主政党和社会党,主要有:阿根廷不妥协党、阿根廷人民社会党、阿鲁巴人民选举运动、库拉索新安的列斯运动、伯利兹人民统一党、玻利维亚自由运动、玻利维亚左派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巴西民主工党、哥伦比亚自由党、厄瓜多尔人民力量集中党、萨尔瓦多全国革命运动、萨尔瓦多民主一致党、危地马拉社会民主党、危地马拉革命统一阵线、墨西哥真正革命党、墨西哥社会主义人民党、墨西哥社会主义劳工党、墨西哥劳工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秘鲁阿普拉党、波多黎各独立党、多米尼加革命党、委内瑞拉人民选举运动、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巴拉圭二月革命党,等等。
【组织机构】协调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由主席1人、副主席9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组成,负责各项决策和领导工作。会议的筹备及其他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
【主要活动】自1979年10月成立后至1982年10月,组织活动频繁,先后在基多、莫雷洛斯(墨西哥)、巴拿马城、圣多明各、马那瓜、拉巴斯等地举行过9次全体会议,对拉美地区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发表了多项声明和宣言。主张巩固和发展拉美地区的各种区域性组织,加强拉美各国的联合和团结;拉美国家应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拉美的问题只有靠拉美人民自己解决;坚持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世界核大国切实遵守《特拉特洛尔科条约》(即《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的规定,使拉美成为无核区。1983~1986年活动减少,没有举行过全体会议。1986年以后,其活动又开始增多,每两年召开1次全体会议,主要讨论拉美政党的形势、政党所在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问题,并商量对策。1989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全体会议,会议发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声明》。1991年2月该组织在墨西哥举行常委会议,24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呼吁拉美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团结,以适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新形势。1991年6月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举行第16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反毒、外债、美国提出的"美洲倡议"以及拉美一体化等问题。会议发表的《瓦尔帕莱索声明》,就拉美一体化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996年3月在巴拿马城举行了第19次全体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全球化对拉美国家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并就拉美国家一些紧迫的问题达成共识。会议认为,应正确认识在新的形势下政党、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政党不应只到社会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活动,而应在市场经济和国家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扩大队伍。会议声援巴拿马人民和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的正义事业,强烈谴责美国颁布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反对美国对拉美国家的缉毒工作进行所谓的评估。
拉普拉塔河流域协定组织(Tratado de
是由拉普拉塔河流域的5个国家于1969年4月建立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宗旨】共同开发该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改善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成员】5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和乌拉圭。
【组织机构】外长会议: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举行1次,在3个以上成员国要求下,可召开特别会议。政府间协调委员会:常设机构。下设了个专门小组(法制、管理和调节,航海,渔业)和两个特别小组(双重征税、程序制定)拉普拉塔河流域开发基金会,由成员国集资,1975年决定成立时,各国集资2 000万美元,到1990年已有资金2.44亿美元。
【主要活动】主要活动集中在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善交通和通讯等方面。1977年12月6~8日,5国外长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第9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有关航运、贸易、渔业、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的46项决议,但这些决议的具体实施进展缓慢。1986年4月5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第16次外长会议和第2次特别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内河航行、利用水力资源、完善水陆交通、电网、电信以及成员国之间工业互补等问题,并通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决议》。1987年12月18~19日,5国外长在圣克鲁斯举行第17次会议,会议确定了"行动计划",决定采取措施,改善成员国之间的交通状况,简化海关手续,及时通报情况以解决边境临时出现的问题。在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方面,成员国之间签署多项协定,以共同开发该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1973年巴西和巴拉圭签署了关于在巴拉那河上游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协定。1979年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3国签署了关于利用巴拉那河河水的协议。1980年巴西和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利用乌拉圭河河水的协定。1983年阿根廷与巴拉圭签署了关于在巴拉那河中游合建亚西雷塔水电站的协议。同年,阿根廷和乌拉圭在巴拉那河下游合建的萨尔托格朗德水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里约集团(Grupo de Rio)
1986年12月17~18日,孔塔多拉集团(墨西哥、哥伦比亚、巴拿马和委内瑞拉)和利马集团(阿根廷、巴西、秘鲁和乌拉圭)8国外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决定建立"政治磋商和协调常设机构",被称为八国集团。1990年3月外长会议决定将其易名为"里约集团"。
【宗旨】就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彼此立场,并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促进拉美政治经济及一体化事业的发展。
【成员】12个(1998年):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乌拉圭、委内瑞拉、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拉圭、秘鲁和巴拿马。1990年10月第4次首脑会议决定邀请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每年各推荐1个国家作为代表参加集团活动。
【组织机构】首脑会议为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会议,每年召开1次。不设办事机构。根据拉美地区形势的变化,不定期召开外长或其他部长磋商会议,由每年首脑会议东道国的外交部负责联络。
【主要活动】里约集团第1次首脑会议于1987年11月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举行。会议签署了《争取和平、发展和民主的阿卡普尔科协议》。该协议共60条,主要阐明了与会国对解决当时拉美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所持的立场,尤其是对拉美债务问题、中美洲危机以及拉美一体化进程的基本看法。第2次首脑会议于1988年10月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拉美国家应采取的战略和联合行动问题,并发表了《乌拉圭宣言》。第3次首脑会议于1989年10月在秘鲁的伊卡举行。会议发表了《伊卡宣言》。宣言强调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是减少债务或债息,减债计划应无歧视地在各债务国中实施,并要求国际金融界继续提供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贷。第4次首脑会议于1990年10月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石油、一体化?quot;美洲倡议"等问题,会后发表了《加拉加斯声明》《最后文件》和关于反毒斗争的联合公报。第5次首脑会议于1991年12月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古巴和海地的民主化问题,并就古巴和海地局势发表了声明。此处还讨论了贩毒、地区一体化、经济调整计划和外债等问题。第6次首脑会议于1992年12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签署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声明》,对拉美国家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表了一致的看法。声明指出美国国会通过对古巴实施经济和贸易封锁的"托里切利法案"是"违犯国际法"和"侵犯国际社会成员主权"的。第7次首脑会议于1993年10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会议签署的《圣地亚哥声明》强烈谴责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声明指出,拉美巩固民主制度、实现居民的社会发展,最终有赖于世界的自由贸易,为此,必须减少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壁垒。第8次首脑会议于1994年9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发表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指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会议还发表了《关于古巴问题的声明》和《关于海地局势的声明》,要求停止对古巴的封锁,并呼吁和平解决海地危机。第9次首脑会议于1995年9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会议讨论了拉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问题,认为腐败、贩毒和贫困是拉美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会者就地区一体化、缉毒、反对腐败和恐怖活动以及发展同其他地区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关系等问题达成了共识。会议发表了包含23点内容的《基多声明》以及关于社会发展、成立地区一体化工作小组和支持哥伦比亚总统桑佩尔开展有效的缉毒斗争的3项声明,并通过了致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和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两份贺电。第10次首脑会议于1996年9月在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举行。会议发表的《科恰班巴宣言》着重阐明了里约集团对民主、扫毒、可持续发展和地区一体化等问题的基本立场?quot;强烈反对"美国颁布的强化对古巴制裁的"赫尔姆斯-伯顿法"。第11次首脑会议于1997年8月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出席会议的有12个成员国的总统以及分别代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洪都拉斯外长和圭亚那外长。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巩固拉美民主化进程、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拉美地区在联合国改革中的作用、拉美同欧盟的关系以及加强反毒品斗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议发表的《亚松森声明》强调,反对旨在封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以及每年对拉美各国的扫毒工作进行评估。声明指出,一个国家将自己制定的政策强加于其他主权国家的做法,违反了国家间平等共处、相互尊重主权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关系准则。声明高度评价近年来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取得的成就,赞成继续与欧私卸曰埃⒑粲蹙】煺倏篮团访斯业氖啄曰嵋椤*?br>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States-OAS)
【宗旨】加强美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确保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成员国遭到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间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促进各国间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合作,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成员】35个(1997年):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巴拉圭、巴拿马、巴西、古巴、秘鲁、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格林纳达、海地、洪都拉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苏里南、特兰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乌拉圭、牙买加、智利、圭亚那、伯利兹。
自1962年以来,美洲国家组织一直拒绝古巴参加活动。
常驻观察员43个(1977年11月):埃及、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法国、梵蒂冈、荷兰、摩洛哥、葡萄牙、日本、瑞士、沙特阿拉伯、塞浦路斯、西班牙、希腊、意大利、以色列、韩国、英国、芬兰、瑞典、俄罗斯、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加纳、黎巴嫩、也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欧洲联盟。此外,该组织还邀请一些国家作为特别观察员出席其全体会议。
【组织机构】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各成员国参加,每年举行1次;经2/3成员国同意,可召开特别大会。外长协商会议:根据《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规定,常设理事会内绝对多数票赞成即可召开,就共同关心的紧急问题进行协商。如涉及军事合作问题,则同时召集成员国最高军事当局代表参加的防务咨询委员会会议。常设理事会:执行机构,由成员国各派1名大使级代表组成;正、副主席由各国代表轮流担任,任期半年;下设美洲国家和平解决争端委员会、美洲国家一体化发展理事会。秘书处:常设机构,受大会领导和常设理事会监督;正、副秘书长均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1次。咨询机构:美洲国家法律委员会、美洲国家人权委员会。专门机构:美洲国家卫生组织、美洲国家儿童学会、美洲国家妇女委员会、美洲国家史地学会、美洲国家印第安人学会、美洲国家农业科学委员会。此外还有美洲国家人权法院、美洲国家防务委员会、美洲国家统计局、美洲国家行政管理学院、美洲国家核能学会、美洲国家紧急基金等。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在日内瓦设有驻欧洲办事处,在各成员国设有办事机构。
出版物为《美洲》,每年6期,以英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3种文字出版。
【主要活动】美洲国家组织新宪章生效后,1971年4月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举行的第一次大会上,拉美国家揭露和谴责了美国一贯通过美洲国家组织来干涉、控制和欺负拉美国家的种种行径。智利和玻利维亚的代表表示反对美国强加给古巴的所?quot;制裁"。有些国家强烈谴责了美国侵犯它们领海主权的行为。会议还通过决议,抨击美国的"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此后每年举行1次大会。1990年6月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第20次大会上,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乌拉圭、苏里南和巴拉圭6国总统主张寻求解决地区问题的新途, 径和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强调拉美国家一体化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在反对毒品、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合作,要求美国对拉美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1995年6月第25届大会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举行,34个成员国的代表出席会议。与会国代表回顾和展望了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并就社会发展、民主进程、经济一体化、消除贫困、环保、缉毒、反腐败、反恐怖活动以及有关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许多国家的代表呼吁古巴重返美洲国家组织。大会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新观念》等文件。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加维里亚在闭幕会上指出,这次会议代表了美洲国家组织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它向全世界重申,美洲国家组?quot;是一个从共同价值观念中汲取强大力量的组织"。1996年6月第26届大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
美洲开发银行(Banco Interamericano de Desarrollo-BID,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IDB)
旧译"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洲国家组织于
【宗旨】集中成员国的资金,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以促进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成员】46个(1997年),其中拉美国家26个:阿根廷、巴哈马、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巴西、伯利兹、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北美地区2个:加拿大、美国;欧洲16个: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芬兰、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亚洲2个:日本、以色列。
【组织机构】理事会: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委派1名理事组成,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即理事会年会,讨论和决定银行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特别会议。理事会的投票权分为两种:一是基本投票权,每个成员国有135票;二是按认交资本额分配,例如美国认交资本最多,投票权也最多。执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常设机构,负责领导银行的日常业务工作,行使理事会授予的权力。执行董事会由14名董事组成,其中拉美国家9名,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各1名,其他地区国家2名,任期3年。行长:在执行董事会领导下主持日常工作。行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副行长由执行董事会任命。现任行长为乌拉圭的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此外,该行在拉美各成员国首都以及巴黎和伦敦设有办事处,代表银行同当地政府或私人贷款单位处理有关业务,并对银行资助的项目进行监督。
【主要活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为促进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贷款,帮助成员国发展贸易,为各种开发项目的策划,筹备和执行提供技术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的一体化。银行发放的贷款分为普通业务贷款和特种业务贷款两种。普通业务贷款主要用于向拉美国家的公共和私人机构提供的贷款,期限一般为10~25年,年息通常为
美洲区域工人组织(Organizacion Regional Interamericana de Trabajadores-ORIT)
是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简称"自由工联")于1951年1月在美洲建立的区域性工会组织。总部设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宗旨】争取劳动者的完全解放,建立政治、社会和经济民主体制,保障人权和工会自由,提高工人的福利,尊重人民的自决权,建立正义和人道的社会。
【成员】1995年有会员约4000多万。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有会员组织:阿根廷、巴巴多斯、巴哈马、巴拉圭、巴拿马、巴西、秘鲁、波多黎各、伯利兹、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格林纳达、洪都拉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乌拉圭和智利。
【组织机构】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每4年召开1次。大会选举主席、总书记、司库以及执行理事会理事。执行理事会: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1次,负责讨论决定该组织的重大事宜。执行委员会:最高领导机构,由主席、总书记、司库和副主席组成,负责贯彻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和处理该组织的重大问题。书记处: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下属办事机构:组织部、教育部、社会经济部、人权和工会权利办公室、女工部以及工会学校��美洲工会研究学院。下属两个小地区组织:中美洲工人联合会和加勒比劳工大会。
【主要活动】
南方共同市场(Mercado Comun del Sur-Mercosur)
简称"南共市",是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于
【宗旨】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各经济部门的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现代化,进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并推动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成员】4个(1998年):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智利和玻利维亚为"联系成员国"。
【组织机构】共同市场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共同市场的政治领导和决策。理事会由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组成。理事会主席由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担任,任期半年。理事会会议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由成员国外交部长协调,并可邀请其他部长和部级机构代表出席。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有成员国总统参加的理事会。共同市场小组:执行机构。其职能是负责实施《亚松森条约》和理事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就执行自由贸易计划、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与第三方进行谈判等问题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拟定保证共同市场正常运行的工作计划。共同市场小组由成员国各派4名正式成员和4名候补成员组成,分别代表外交部、经济部或相关的部级机构(工业、贸易或经济协调部门)和中央银行。共同市场小组下设执行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协调宏观经济和部门经济政策,共同市场小组下面还设立10个工作组,负责协调贸易事务、海关事务、技术标准、财政和金融政策、陆路运输、海上运输、工业和技术政策、农业政策、能源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秘书处设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主要活动】《亚松森条约》生效之后,成员国之间的大部分贸易实现了自由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区内贸易的迅速发展。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4国之间的贸易额由1991年的46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7亿美元,相互贸易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5%上升到20%。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贸易发展尤其迅速。目前,巴西已成为阿根廷最大的贸易伙伴,阿根廷也成为巴西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同时,各成员国之间还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部门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为加强南共市内部的联系,4国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加紧实施地区光纤电缆传输网络的铺设工程。从
南共市在巩固和加强区内合作的同时,积极推?quot;开放的地区主义"政策,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1994年9月南共市首脑会议强调了它的开放性和非排他性,并决定邀请其他南美国家加入共同市场,以便形成以南共市为核心的南美自由贸易区。对此,智利首先作出积极反应。
同时,南共市还与美国不断进行对话,在西半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共市主张以集团的身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通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谈判,争取到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南共市与欧盟的关系也日益加强。
目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规模有较大差异、宏观经济政策不一致,南共市的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如经济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的利益不均衡,引起相互之间的摩擦。但各国正在努力协调相互关系,进一步加强合作。1997年6月南共市成员国在亚松森举行第12次首脑会议,发表联合公报,重申决心完善关税同盟,加强共同的贸易政策,巩固集团的统一性。1997年12月成员国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第13次首脑会议,智利和玻利维亚外交部长也出席了会议。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会议决定将4个成员国的共同对外关税提高3个百分点。关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会议强调南共市建设性的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集团(Grupo de los Tres-G3)
是由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3国于
【成员】3个: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
【主要活动】自协定生效以来,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已逐步减免,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亚马孙合作条约组织(Tratado de Cooperacion Amazonica)
由亚马孙河流域的8个国家于1978年3月建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宗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促进亚马孙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采取共同行动,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水力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物种,实行商业通航自由,协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改善卫生条件,完善预防和根除传染病的手段,促进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繁荣。
【成员】8个: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
【组织机构】外长会议:最高权力机构,不定期召开,由一个成员国提议,至少得到其他4国的支持即可召开,由各国轮流担任会议东道国。其职能是确定共同政策的基本方针,为实现基本目标提出方案。合作理事会:由成员国的高级代表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例会,多数成员国要求,可举行特别会议;其主要职能是,关注条约目标的实现,监督外长会议决议的执行,提出召开外长会议的建议和议程,讨论成员国提出的建议和计划,评估双边和多边计划的执行情况。秘书处:理事会下设的工作机构。
此外,各成员国还设立常设委员会,以负责在本国执行条约的各项规定以及外长会议、合作理事会作出的有关决议。
【主要活动】1980年10月成员国在巴西的贝伦召开第1次外长会议,会议重申各成员国对亚马孙地区各自领土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反对外来机构对亚马孙地区的干涉和使该地区国际化的任何企图,决定由合作理事会制定一项发展计划,并研究设立资助该计划的资金。1986年9月在玻利维亚拉巴斯召开第2次外长会议,决定闪⒖蒲Ш图际跆乇鹞被幔餐斡胙锹硭锏厍┮怠⑺暮推蠓矫娴难芯俊?989年3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第3次外长会议,通过了《基多声明》,谴责对亚马孙地区的外来干涉,提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共同政策;决定成立环境保护和土著人事务两个专业委员会。1992年2月在巴西马瑙斯举行第2次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了《马瑙斯宣言》和《对第二次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共同立场文件草案》。
中美洲共同市场(Mercado Comun Centroamericano-MCCA)
20世纪50年代,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5国先后订立的各种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协议,为该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宗旨】促进中美洲的经济一体化,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逐步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统一对外关税,限制进口;统一财政政策,促进和协调成员国工农业的发展;组成关税同盟,最终建成中美洲自由贸易区。
【成员】5个(1995年):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巴拿马为准成员国。
【组织机构】部长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的经济部长和副部长组成,负责主导中美洲一体化,并协调经济政策。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常设秘书长:行政工作机构,即共同市场总部(设在危地马拉城),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通过选举产生,任期4年。三方委员会:由成员国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组成,不定期召开会议。此外,还设有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等。
【主要活动】60年代,共同市场在减免和统一关税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1969年,对成员国95%的商品实施了关税互免措施,并对98.4%的区域外商品征收统一关税。1969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发生武装冲突,两国实行边界封锁,洪都拉斯退出共同市场。后经成员国多方努力,洪都拉斯于1973年回到共同市场。同年8月5国成立"重建共同市场高级委员会",旨在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1975年10月5国总统和巴拿马首脑共同制定了《中美洲社会和经济共同体方案》。80年代,共同市场因战乱而萎缩,一体化进程陷入停顿。随着中美洲和平进程的推进,共同市场逐渐恢复生机。90年代,5国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促进本地区一体化的协议,加快一体化进程。1993年10月6国(包括巴拿马)签署《危地马拉议定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美洲一体化进程,明确提出建立经济联盟的最终目标。1995年8月议定书正式生效,中美洲一体化取得重大发展,组建中美洲自由贸易区提上议事日程。1996年以后,6国又为参与美洲经济一体化做准备,制定了一体化准备工作的标准和政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和改革工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外贸出口,逐步实现出口多样化,加强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中美洲经济逐步与西半球其他地区经济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