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被刺,海地政局何以陷乱局
7月7日凌晨,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在其私人官邸遇刺身亡,海地再次因局势极度动荡吸引世人目光。海地是世界上首个由黑人奴隶起义建立起的国家,自独立以来,国内政局一直动荡不休,人民生活困苦。作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何以深陷乱局?
总统莫伊兹遇刺后,7 月20 日,海地新政府成立
国内矛盾尖锐致局势升级
总统莫伊兹2017年执政以来,与反对派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其一,总统本人引发争议。海地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上至总统下到普通公职人员时常面临腐败指控。莫伊兹执政以来,反对派就一直指控其犯有贪污罪行。
其二,总统任期引发争议。海地的总统任期为5年,莫伊兹前任的任期于2016年2月结束。2015年10月,海地举行总统选举,选举最终被宣布无效。此后,莫伊兹在2016年11月开始举行的选举中胜出,于2017年2月就任总统。莫伊兹认为其任期应于2022年2月结束,而反对派认为其任期应从2016年2月算起,于2021年2月结束。
其三,修宪公投引发争议。由于海地总统所在党派多为议会中的小党,政府受到议会反对派的掣肘。2020年1月,海地议会就因未能按期选出新议员而陷入停摆,总统通过政令领导国家。对此,莫伊兹认为,海地需要修改宪法以重新平衡国家权力。海地政府也宣布将在2021年9月举行修宪公投,与总统和议会选举同时进行。反对派则认为修宪公投违反宪法,莫伊兹此举旨在攫取更大权力。
这三点矛盾持续激化,反对党派不断发动示威抗议,紧张局势一再升级。此外,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国内暴力事件升级更加剧了海地乱局。有数据显示,海地各种非法武装已经控制了全国60%的地区,并与各政治势力有着密切勾连。随着选举日期的临近,海地帮派暴力活动激增,以争夺地盘并控制更多选民。
多因素长期叠加酿恶果
海地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严重依赖外部进口。热带雨林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飓风每年都给海地的支柱产业农业造成沉重打击,并引发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作为拉美唯一的法语国家,海地语言文化的独特性也使其在该地区相对孤立。
海地缺乏民族共识,独立后虽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制度”,却并未真正践行“民主”等理念,历史上不断出现称帝的统治者和独裁领导人,政变和叛乱屡见不鲜。不同阶层和政治派系间利益斗争难以调和,政治动荡从建国之初延续至今。除美国武装占领和杜瓦利埃家族独裁统治时期外,海地国家领导人或被刺杀或被推翻,能完成任期的屈指可数。
外部势力干涉也影响海地政局稳定。欧洲殖民国家和美国的干涉一直贯穿海地的历史。海地自独立之初就陷入债务陷阱,为换取宗主国法国对其独立的承认,被迫向法国支付1.5亿金法郎的赔款。由于数额巨大,海地政府不得不苛收重税,并通过贷款还债,用了100余年才还清,之后又陷入新的债务,根本无力发展经济民生。美国1915至1934年对海地进行了长达20年的武装占领,20世纪70年代又通过“粮食援助”的方式迫使海地减税进口美国粮食,这令海地农业遭受致命打击,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由此引发严重的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问题。海地全方位依赖美国,美国政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海地政局。
海地不仅缺乏国家充分发展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也缺乏国家自主发展所需的机遇与实力,以及适合自身的政治制度和强有力的政府。可以说,总统遇刺是国内乱局持续发酵和各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