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专家访谈>正文
以务实态度深化中拉油气合作
作者:孙洪波时间:2014-07-24 00:00:00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编者按7月15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此次国家领导人高层访问将如何深层次影响中拉油气合作?未来中拉油气合作又将迈向何方?中国石油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孙洪波博士。

多领域合作 巩固成果

记 者: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高访对深化中拉油气合作有何意义?

孙洪波:油气合作是中拉政治、经济等多种利益高度相互融合的领域。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必将为中拉关系、中拉油气及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在拉美地区,油气合作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需要政治动力、政治意愿和政治支持。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四个国家中,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都是拉美地区主要油气资源国,可见油气合作是优先讨论的领域。此次通过高访传递我国与拉美地区国家扩大、深化合作的政治意愿,特别是需要巩固现有合作项目,并对拉美地区投资环境表示关切。

传统上,拉美地区的油气产业链主要限于西半球,以美国为主导。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能源消费大国,以及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之间合作的逐步建立,目前拉美地区的油气产业合作链条已延伸到亚洲地区。

从“南南合作”的角度看,中拉油气合作除了能源贸易、投资之外,还可以向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政策对话等多领域拓展。未来中拉“南南合作”的突破口需要增加合作中的“软因素”。譬如,以合作项目为依托,增加技术交流培训;合作项目的商业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实现的,这也需要双方在理念、文化、规范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记 者:据专家估测,拉美未来或将成为全球油气产量增长最快地区之一。而亚洲正成为世界油气消费新的增长点。在这种背景下,未来中拉油气合作会否有更广阔的前景?

孙洪波:展望未来首先要回顾历史。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公司遭遇资产重组,这为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到2010年进入拉美地区创造了机遇。如今6年过去了,我国油气合作项目已经遍布拉美地区所有资源国。我国与拉美的油气合作已完成了市场进入期,步入到巩固合作深化期,也就是业务成长、巩固、发展和提升的阶段。

未来从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能源秩序持续变动的趋势来看,考虑到中拉资源经济的互补性,中拉油气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拉美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是经贸和能源多元化合作不可或缺的选择。对于我国,拉美地区不但是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合作的战略目标地,而且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也具有地缘多元化上的战略替代意义。此外,拉美地区快速增长的油气产量将对全球油气供应产生增量贡献影响,届时有可能对“亚洲溢价”起到平抑作用。

务实合作 规避风险

记 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拉美地区油气投资环境中的政治风险?

孙洪波: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但不是根本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对未来投资环境复杂性的预期上。长远来看,这种复杂性和影响还将继续存在。

虽然拉美地区投资环境复杂,但合作环境相对较好。拉美主要油气资源国正逐步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在吸引外资和能源出口方面迫切需要实现多元化。我国与拉美油气合作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适应能力和本土化能力,如何根据拉美油气资源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调整合作方式、节奏,如何找到外交、政治合作和能源合作的平衡点等都将是问题的关键。

记 者:当前,中国石油企业与拉美地区油气投资合作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推动合作共赢?

孙洪波:未来中拉油气合作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拉美方面投资环境的复杂性。中国与拉美跨越半个地球,路途遥远,运输的成本和可能发生的极端风险需要提前考虑。拉美地区以重油为主,如果石油价格走低,开发成本过高也是难题。另外,拉美国家的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等也是现实合作环境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是挑战和机遇并存。规避风险主要取决于我国石油企业务实的合作态度。首先要客观评价拉美地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全球合作格局中的地位。其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合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同时我国企业在拉美地区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遵守相应政策法规,建立相对可靠、稳定、及时的公共关系沟通渠道。此外,务实的合作方式至关重要。中拉油气合作可归为能源资源保障型、外交支持型和企业“走出去”型三类。我国石油企业应结合项目类型选择合作方式,除了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外,也不要回避与欧美公司的跨国合作,以市场的原则行事。捆绑式、多元化的合作,可能有助于规避政治风险。

多元化合作 扬长避短

记 者:2013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5家石油公司联合中标巴西首轮深海盐下油田项目,这种新型海外油气并购合作模式意味着什么?

孙洪波:中国石油公司在国外合作多元化的同时,更要加强国内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这次项目是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的多方跨国公司合作。这对于我国石油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合作,学习欧美大石油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深海开发经验、人才培养方式等。同时应提前了解巴西深海油气开发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

记 者:如何理解拉美地区油气“国有化”浪潮,以及墨西哥能源改革法案带来的“墨西哥油气机遇”?

孙洪波:拉美地区“国有化”或资源民族主义的说法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开放”一直是拉美地区油气战略的根本,也是长期的趋势。目前,拉美地区的技术和资本实力无力承担本国油气的勘探开发,迫切需要跨国公司的参与。只不过在合作过程中,资源国政府为了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改变了合作模式,对收益权分配比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墨西哥油气机遇”,石油企业需冷静对待,务实合作。墨西哥能源改革到了不得不改的这一步了,面临着油气探明储量不足、石油财政及能源安全等多方面危机。虽然目前外界和投资者都普遍表达了合作意愿,但大多持观望态度,合作都还没有具体落实。

要冷静分析中墨能源合作的利和弊。有利的方面是,随着中墨政治关系升温,墨西哥与我国政府、石油公司都有加强能源合作的意愿。我国的资金、技术、服务优势对墨西哥有一定的吸引力,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不利的方面是,墨西哥位于西半球能源秩序变化的分界点上,地缘政治复杂。墨西哥与美国的能源安全、能源利益、能源政治高度关联,与之相比,我们仅仅是“外围者”角色。另外,墨西哥能源改革法案还未正式出台,其改革程度还有待观察。

未来中墨油气合作应以务实为主,小步、稳步推进。考虑到风险规避,可选择以服务合同为重点,积极参与能源基础设施等风险较小的领域。墨西哥老油田较多,稳产增产压力大,我们可以依靠成熟的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与墨方合作。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