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专家访谈>正文
郭存海:中拉论坛行千里,须足下始
作者:郭存海时间:2015-01-12 00:00:00来源:共识网
摘要:最大的挑战是中拉距离遥远,彼此认知相当缺乏。基于此,我们特别要主动增加对拉美的认知,真正了解拉美,了解他们的历史、传统、宗教、社会和文化。
   
  1月8日是不寻常的一天,无论于中国外交,还是中拉关系。
  中国-拉共体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的成功开幕,意味着中国大体完成了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合作布局,中拉关系也由此实现了新的跨越,迈向了新的时代。
  从2008年底颁布《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到2015年初召开中国-拉共体论坛,中拉整体合作从理念到实践,从构想到现实只用了6年时间。从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拉美梦”,“尔梦入我梦”,梦梦相惜,梦梦相切。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拉共体论坛的召开开启了中拉关系的新纪元。中拉论坛为快速发展的中拉关系提供了“新平台”,让中拉关系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更为中拉双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这正是首届中拉论坛的全部要义。
  不过,在这三个“新”之下还有一个隐隐闪亮的“新”,那就是“新框架”。这个新框架真切地体现在即将颁布的“1”个《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及其“3”大引擎和“6”大重点合作领域中。和过去的合作相比,双方首先将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共同的目标,合作目标兼顾经济和社会,当前和长远。合作对象从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小双边走向了一国对包括33个成员国的组织的大双边。合作内容也从注重经贸,忽视人文转向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覆盖。当然,经济合作作为中拉合作的核心,中国也敢于直面问题,并鲜明地提出了解决的方向和路径: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拉美高附加值产品对华出口,扩大服务贸易等领域;扩大相互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生产性领域。
  揭幕中拉论坛不仅时不我待,更是势所使然。去年7月17日在巴西利亚会晤拉美和加勒比领导人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宣告,“今天下午是‘中拉时间’”。在昨天的开幕式致辞中,更是强调“中拉携手同行、深化合作恰逢其时。”
  的确,时机重要。过去的十年是中拉关系的黄金十年,它见证了中拉关系的飞越发展。过去的十年是拉美增长的十年,它见证了中国因素对拉美繁荣的重要性,更见证了中国和拉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和拉美的彼此“再发现”和“相看两不厌”将彼此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双方不得不成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而今,中国面临着向新型城镇化、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目标也从高速向中高速调整,这不可避免地会对拉美经济产生某种影响。但这种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就是深化中拉合作,在继续巩固和扩大合作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合作的质量,推动中拉合作换档升级。
  和其他类似的机制一样,中拉论坛从其一诞生就面临不同声音,比如被批评是“空谈俱乐部”,怀疑并不无不可。但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所指:中拉论坛是新生事物,犹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精心培育。但中拉论坛更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就是因为它有着史无前例的、更加务实的合作框架、目标数据和路线图。这一点,已经在习近平主席的开幕式讲话中被再次重申或者已经落实中。
  即使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中拉论坛面临的巨大挑战,比如对当前中拉论坛“四驾马车”里“小马拉大车”的质疑,拉共体一方小国积极、大国相对不积极的现实,以及如何平衡中国和拉共体这个大双边与中国和拉美单个国家的小双边的关系,或者如何在这种大双边下做足做强小双边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阿合作论坛都不具有的特别挑战:拉共体33个成员国里,还有12个未建交国。中国如何与包括有12个未建交国的拉共体实现整体合作是一个必须始终直视的问题。但必须欣慰的是,先哲们早已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理:发展带来的问题,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因此,对于中拉论坛,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且珍惜且行。
  但最大的挑战是中拉距离遥远,彼此认知相当缺乏。基于此,我们特别要主动增加对拉美的认知,真正了解拉美,了解他们的历史、传统、宗教、社会和文化,从而以我们的主动性带动他们的主动性,实现双方精神上和心灵上的互联互通。这将是未来最重要,却是最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条中拉心灵之路,虽然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和拉美人去走,但首先应由我们去走。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