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拉美所联合调研组赴山东威海调研

  时间:2024-07-05  来源:区域合作研究室

2024年7月2日到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构建高水平全球伙伴关系研究”创新项目组,以及墨西哥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赴山东威海调研。区域合作室主任、创新项目首席研究员、墨西哥中心执行主任杨志敏带队,区域合作室副主任芦思姮副研究员以及宋霞副研究员、韩晗助理研究员、王淞助理研究员和林博助理研究员参加。

调研活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学术交流、理论探讨和专业提升为主题。2024年7月2日,区域合作研究室全体成员赴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地区合作问题专家张蕴岭院长、潘雨晨博士、高梓菁博士等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座谈。首先,张蕴岭院长代表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对区域合作研究室一行表示欢迎,并认为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重要时间节点,充分交流与研讨对更高质量促进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图1:拜访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张蕴岭院长

杨志敏研究员介绍了拉美所区域合作研究室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情况,并就团队开展的区域国别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杨志敏介绍了拉美所进行三大体系改革情况,表示区域合作研究室成立之初就聚焦四大定位:拉美区域组织研究、拉美与欧亚非跨区域合作、中拉合作及中拉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如APEC、RCEP、金砖等)。区域合作研究室于2019年正式运行,到现在五年,取得了许多成绩。基于“构建拉美与东亚互联互通国际伙伴关系”的课题,区域合作研究室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致力于深入研究拉美—东亚互联互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愿借此机会积极向张蕴岭教授请教和学习,并同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密切合作,促进区域国别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张蕴岭院长首先对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自2014年起,他逐渐将个人工作重心转移到山东大学,致力于推动东北亚学院和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建立。与北京大学的钱乘旦教授合作,不遗余力地推进区域国别学科的发展。经过持续的努力,区域国别学最终被正式批准为一级学科,未来将致力于全面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并授予相应的学位。为了加强区域国别学科的建设,张蕴岭教授强调了理论基础和相关教材的重要性。他推动了三本专业书籍的编写和出版,为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知识体系。张蕴岭教授特别指出,区域国别学包含两个核心要素:国别和区域。他提倡首先研究区域,再深入到国别,以此构建“区域+国别”的理论体系。通过理论创新,张蕴岭教授提出将区域视为世界结构中的一个中间层次,从而形成“全球—区域—国家”的研究框架。在区域层面,他着重构建理论,重点探讨“区域是什么、区域为什么存在、区域的功能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这套理论书籍基本上为区域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张蕴岭教授认为,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国别的概念已经被清晰界定,接下来应将重点放在区域概念的构建上。区域构建的一个关键途径是开放市场,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使区域层面的市场开放成为一种趋势。只有建立了区域国别学这一学科,我们才能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培养未来的专业人才。

张蕴岭教授强调,要研究基本问题。比如,为什么拉美区域组织经久不衰?拉美民族国家构建还在过程中,各国一开放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需要各种各样的区域组织。国际问题研究院重视理论研究,现已出版十几本区域研究丛书。例如,对于区域重建和区域构建,前者是区域被民族国家分割,大家相互开放,如河流治理;后者是构建一套制度、体制、机制,具有法律意义。我们需要关注构建区域的方法、方式、进程、特点等问题。
潘雨晨博士分享说,自2020年毕业之后,他有幸跟随张老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出站后继续留在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他的研究重点在于构建区域发展共生理论,这一理论综合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潘博士强调,仅从单一角度分析问题是不够的,而应该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全面考虑不同领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他表示,自己重点关注的国家是印度,中印两国在产业领域的竞争有可能扩展到拉丁美洲,主要围绕产业链和能源链展开,其激烈程度不容忽视。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竞争关系,希望能够为理解区域发展中的复杂互动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张蕴岭教授在谈到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时提出,必须构建一套制度来培育专业人才。他期望拉美所进行差异化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对策研究需要,也要面向跨学科交叉的发展需求。他强调,跨学科交叉本身并非终极目标,而是要通过交叉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区域国别学理论,深刻反映区域特性,并为理解和解决区域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交流环节,杨志敏、芦思姮、宋霞、韩晗、林博、王淞分别就区域研究、泛安全化、国际产业链等问题向张蕴岭教授请教。张蕴岭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表示,只有发展才有安全,不是有了安全才有发展。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普遍上升是这一轮欧美政治周期的大潮,但制衡它的力量也非常强。第四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是否会走向部落主义?这些都值得大家思考。中国正需要加快全球化步伐的时候,碰上逆全球化的浪潮,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张蕴岭教授表示,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愿同拉美所加强协作,邀请拉美所柴瑜所长及拉美所学者对国际问题研究院进行访问。杨志敏研究员对张蕴岭教授表示感谢。双方一致认可,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举办东亚—拉美国际研讨会等相关学术活动,共同深入推进区域国别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此次座谈会在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威海调研的第二个部分是走访当地企业,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探索地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威海企业与东亚、拉美各国企业合作前景。2024年7月3日,拉丁美洲研究所区域合作研究室6名成员赴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调研,先后访问了临港区管委会、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临港区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和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等机构。

首先,课题组与威海临港区管委会主任宫本杲、临港区党政办公室主任张佳宏、临港区商务局局长王龙峰、临港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建明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杨志敏主任介绍了拉美所区域合作研究室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情况,并就团队开展的区域国别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宫本杲主任对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他强调,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寻求与全球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作为威海市宏伟蓝图中的一个新兴区域经济板块,临港经开区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宫本杲主任指出,尽管威海临港经开区的GDP总量尚不算高,但其国际化水平相当高,聚集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型材料、新能源、数字遥感、计算中心、电机电控系统、汽车和船舶等特色企业和项目。这些企业及项目早已与日本、韩国、欧洲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制药和玻璃制造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顺应历史潮流和全球发展趋势,临港经开区的企业正在不断拓展与墨西哥、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和企业合作。宫本杲主任特别提到了本地企业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强调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最关心的是关税问题以及目标市场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劳工状况。这表明企业在进行国际扩张时,需要对外部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和适应。

杨志敏主任表示,实现企业走出去,顺利发展与东亚、拉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贸易往来,需要专业研究打前站,这正是进行区域合作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是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一环,希望今后双方加强合作,成果共享,学术研究和企业、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受益。

图2:与威海市临港区管委会领导座谈

座谈会结束后,调研团随即对三家代表性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先走访的是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76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创新发展,现已形成了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中高档数控机床制造、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三大互补的产业板块,快速成长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之一。据统计,该企业已于2004年7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现有下属公司2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核心业务板块涵盖中高档数控机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与智能系统集成,以及西能能源汽车换电站等。据介绍,威达集团技术实力雄厚,管理体系完备,相继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知识产权等系列管理体系认证。现有国家及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处,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研发体系,在钻夹头生产领域拥有专利100多项,重视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现拥有“PEACOCK”、“孔雀”、“济一机”、“DEMAC”等行业知名品牌。

 

图3:赴威海威达集团调研

调研团了解到,威达集团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全球化战略,积极拓展公司国际业务,近两年来,威达集团在墨西哥新莱昂州萨利纳斯维多利亚市筹建创立了子公司,并指派了技术、业务与管理团队,进行属地化管理,该企业不仅是威达集团继德国、越南、新加坡以来第四家海外子公司,也是该集团首家拉美子公司。子公司投产后,主要供货美洲市场,开展墨西哥及其他拉美地区电动工具配件的相关业务,促进公司产品海外出口增长,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据统计,除了墨西哥以外,威达集团已将产品销往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玻利维亚、巴拉圭等拉美诸国。

离开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后,调研团参观了威海市临港区华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华钟”)。威海华钟是临港区引进的第一家医药外资项目,由日本客乐谐控股株式会社在中国独资建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汉方药生产基地。据悉,日本客乐谐制药株式会社主要从事以汉方药为中心的医疗用医药品及一般用医药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威海华钟产品包括葛根汤、六君子汤、小青龙汤、大柴胡汤等在内的近十个种类,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后,每年将加工生产超500吨汉方药产品。威海华钟生产线使用自动化生产,力图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材提取利用率高达95%以上,可以满足日本最严格的海外制造业者认定标准。公司产品的一大特点是严格遵守汉方药典,要求原料产地与药典描述一致,但不限于使用天然原料药材,亦大量使用人工栽培药材。威海华钟的产品主要面向日本市场,目前供不应求。威海华钟总经理林军表示,目前威海华钟未能在中国取得销售许可,亦未规划向欧美、非洲、拉美等地区拓展市场,但其长期目标是打造成客乐谐集团在全球最大的汉方药提取物粉末生产基地。

在威海华钟总经理林军的陪同下,调研团参观了威海华钟的质检部,该部门拥有26名质检人员、19间实验室、15个大项的检验标准,是公司第一大部门,每一批产品都会在入库、前处理、成品等环节进行多次检验,重点是重金属超标检验。林军表示,质检人员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主要来自生物医药、化学等专业,基础工资4000元,奖金随公司效益变化,有“五险一金”。

图4:赴威海华钟制药有限公司调研

调研团此次考察的最后一家企业是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公司负责人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营项目、地方政策与主要生产、销售、等方面情况。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从事高温烧结系列高级光学电子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采购代理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办公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及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业务。调研团成员就威海市临港区外资外贸政策、地方引资配套设施供给及企业的产学结合情况提出了问题,得知豪雅光学玻璃制造企业有着丰富的技术和制造和销售能力,市场广泛,涉及中国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企业代表和技术专家陪同下,调研团参观了企业部分生产车间,了解了生产机械化、技术及专利能力等方面情况。

 

图5:赴豪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调研

三天的威海调研行程安排合理紧凑,调研团将研究室“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拉美—东北亚合作伙伴关系”等相关创新项目的学术研究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学术研究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时代基础,亦深刻探索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究和发展模式,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