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发展问题研究学术沙龙”第五期活动“中国在拉美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实现三方合作——理论与实践反思”在拉美所举办
2025年4月9日,拉美所发展与战略研究室举办“拉美发展问题研究学术沙龙”第五期活动,活动主题为“中国在拉美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实现三方合作——理论与实践反思”,主讲人为拉美所经济室王飞副研究员。发展与战略研究室主任王鹏研究员主持会议,拉美所各研究室和编辑部相关学者参加。
王飞副研究员以其近期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中拉‘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为题展开,从基金申请和结项、课题的主要内容、基于发展融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汇报。聚焦于此次学术沙龙的主题,他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将中拉基础设施合作博弈划分为项目成立、出资决策和成本分摊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博弈模型刻画各个参与方的成本和收益。他认为,作为区域性公共产品,中国参与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各方实现收益最大化,即达成帕累托改进。但是,来自美西方的干涉和竞争是中拉“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最大的外部风险。美国在“蓝点网络”计划和美国国内基建计划“重建更好未来”基础上,提出了“重建更好世界”全球基建计划,并声称该计划是一个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的价值观驱动、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共产品属性、如何分配权力、三方合作概念的历史源流、如何实现合作的全方位收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的美国压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外,与会人员还就巴拿马运河扩建项目、巴西-秘鲁“两洋铁路”、哥伦比亚波哥大城铁项目等具体合作项目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