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面向未来的中巴合作--纪念中巴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何露杨时间:2014-08-18 00:00:00来源:
2014年7月31日上午,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和苏振兴学部委员创新课题项目在拉美所大会议室共同举办了“面向未来的中巴合作--纪念中巴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分为中巴经贸关系和中巴双边关系评估两个单元,分别由中国驻巴西前大使、巴西研究中心主任陈笃庆及中国驻巴西前大使的原焘主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苏振兴、巴西驻中国大使馆经商处一等秘书奥古斯托·卡斯特罗 (Augusto Castro)、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研究员孙岩峰、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周志伟、副秘书长郭存海、综合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岳云霞、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谢文泽等在会上做精彩发言。拉美所副所长吴白乙、中国驻巴西前大使的沈允熬、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贺双荣、拉美所有关学者以及部分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驻巴西前大使、巴西研究中心主任陈笃庆主持研讨会
 
 
中国驻巴西前大使的原焘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上,作为40年来中巴关系发展的见证者,老一辈的沈允熬大使、原焘大使、陈笃庆大使、苏振兴研究员相继回顾了中巴关系从建交至今的发展历程,全面评估了中巴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各位发言人分别从经贸、政治、软实力和全球治理等角度回顾和分析了中巴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提出看法和建议,指出中巴关系面临的挑战。
 
 
巴西驻中国大使馆经商处一等秘书奥古斯托·卡斯特罗发言
 
巴西驻中国大使馆经商处一等秘书奥古斯托·卡斯特罗 (Augusto Castro)在评价双边经贸关系时,指出尽管巴中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仍存在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加多样化且工业制成品的比例较大,而巴西的出口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为提高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一方面巴西需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市场准入方面还需要中国的配合。奥古斯托认为两国还可以深入挖掘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互补性,他提出三个问题:随着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巴西是否能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食品供应国?中国可否成为巴西乃至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国?巴西企业能否从中国的改革新浪潮中获益?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苏振兴发言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苏振兴主要分析了巴西经济的结构调整问题,指出巴西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存在某些结构性失调,重点分析出口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他指出巴西目前的出口系数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汇率高估、产业结构问题、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动。谈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苏振兴指出总体上看巴西的投资水平偏低且主要原因是内生的。他认为巴西银行利率太高是阻碍私人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还提及巴西的社会开支增长过快、缺乏鼓励私人创业的环境。
 
 
拉美所综合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岳云霞发言
 
关于中巴贸易,综合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岳云霞认为目前中巴贸易正处于一个转折期,指出中巴贸易中主要存在集中度差异明显、贸易失衡及贸易保护的问题。关于中巴贸易潜力,她强调中巴贸易存在非常强劲的互补性,这有利于双方克服转折期的增长放缓,同时指出中巴贸易结构和中国与拉美其他国家的贸易结构相似,偏重产业间贸易,导致贸易短期内的自身循环有限。岳云霞提出除了结构互补性外,中巴应该从加快投资、协调产业内贸易和创新制度三个方面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
 
 
拉美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谢文泽发言
 
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谢文泽介绍了卡内基、普华永道、高盛、汇丰银行四个机构对205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预测,同时还介绍了自己基于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他总结了中巴经济一体化的三大机制,即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以及四大重点领域,即矿业、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并强调三大机制中金融合作将成为未来中巴经贸合作新的突破点,四大领域中针对制造业如何构建两国生产链将成为一大挑战,而中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不仅限于交通领域,还可以关注城市建设与发展。
 
 
巴西研究中心主任陈笃庆发言
 
陈笃庆大使简单回顾了中巴关系发展的历史,重点评价了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他认为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对于中巴关系发展而言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当前两国双边贸易数据屡创新高的同时金融服务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展望中巴关系的未来,陈大使希望两国民间组织、媒体、智库之间的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中巴友好传递正能量。最后,他强调习主席的访问对中巴未来的关系发展开了好头,巴西企业对中巴合作认识的加深表明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是大势所趋,金融危机后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一个证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研究员孙岩峰发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研究员孙岩峰对中巴40年的政治合作分阶段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包括两国建交过程、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巴关系、中巴全面战略伙伴的建立。对于未来中巴政治合作的展望,孙岩峰认为习近平主席将开启中巴及中拉关系发展的新时期,习主席上任以来对拉美国家的访问也反映出,巴西及拉美地区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有所提升。他将中巴政治合作的特点概括为高层驱动型、政治经济互动性、机制性、全球性和复杂性,并表示对未来的中巴政治合作充满信心。
 
 
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郭存海发言
 
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郭存海指出中巴软实力需求结构的不平衡,相比中国,巴西的意识较弱,并重点以皮尤全球态度为例解读中国在巴西的国家形象。皮尤的数据显示,非洲国家对中国正面形象的认知度最高,拉美地区相对较低,而巴西则属于拉美国家中对中国认知度最低的国家之列,而巴西对日本的认知数据反映出它的日本情节。对此,他强调要客观看待中巴彼此的认知,要正视和客观评价中国在巴西的软实力。郭存海提出尽管两国在互相认知上存在的挑战远未解决,但未来可以通过包容、尊重和相互理解来提升中巴彼此的认知。
 
 
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周志伟发言
 
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周志伟主要从历史与现状、渠道与内容、挑战与前景三个方面评估了中巴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他将当前阶段中巴全球治理合作的特点概括为1. 在国际体系转型及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新兴国家成为“新力量”;2. 两国高层对中巴关系的定位具有更多全球性意义;3. 直接互动渠道的丰富,直接合作的机制化、具体化;4. 合作旨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周志伟指出中巴双边互动渠道的升级旨在提高战略互信,加强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沟通与协调,涉及议题趋于具体,核心在于推动中巴共同参与的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而多边合作中又以金砖国家的表现最为突出,成为多议题下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并强调其政治含义在未来还将加重。谈及中巴全球治理合作的挑战与前景,他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1. 互信程度面临考验,包括相互在国际身份、合作投入度、合作深度方面存在顾虑;2. 多边机制中成员国的差异性以及政治、安全议题的复杂性;3. 立场差异导致立场协调存在难度;4. 合作意愿向具体行动的转化存在难度。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