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者风采 > 学者对话

韩晗:“美好生活”:拉美左翼政党的行动

作者:韩晗  时间:2020-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09月24日

在西班牙语中,“Buen Vivir”是对拉美印第安民族传统理念“美好生活”的凝练与转译。21世纪初,拉美左翼政党汲取地区原住人民的部分哲学理念,提出了后发展主义政治理论——“美好生活”。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两国还据“美好生活”理念尝试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开展了政策实施。尽管两国的实践经历曲折,但也取得了一定影响。在印第安人传统 “美好生活”内涵的基础上,拉美左翼政党正在将这一理念引入国家政治和社会治理的过程。

“美好生活”从哲学共识走向政治共识

“美好生活”理念源自多个拉美印第安民族。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具体表述虽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拉美地区印第安人口约占拉美总人口的1/10,具有印第安文化认同的人口则是其人口的两倍多,且数量仍在逐年上升。拉美地区印第安民族分布较为复杂,有的是同一民族分属于不同国家,也有的是同一国家又分属多个民族。其中,拥有本民族语言且语言使用人口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包括:艾马拉、克丘亚、瓜拉尼、玛雅和那瓦特等族。以艾马拉和克丘亚民族语言为例,“美好生活”分别写为“Suma Qama?觡a”和“Sumak Kausay”。前者原意指“知道生活的人”,在艾马拉族民族宇宙观中,“Suma Qama?觡a”代表了“富足、完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后者在克丘亚语(Kichwa、Quechua;或称如纳西米语)中,表达了以存在体现本质,追求崇高而富足生活的民族理念。由此可见,拉美印第安众民族语言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存在差异,但对平衡与和谐状态的追求,是各印第安民族宇宙观的哲学共识。这也是该地区长久以来积累的社会凝聚力,为选择美好生活的左翼政党提供了民众基础。

拉美的左翼政党大多主张社会公平,“美好生活”符合这些政党的政治理念,并成为拉美左翼政党在现代社会和国家治理中的政策基础。这不仅符合左翼政党的一贯执政表述,而且发展了本土政治理论。传统上,地区多数左翼政府注重通过再分配政策,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缩小贫富差距,大都赢得了中低收入群体的认可,其中包含了大量印第安人群体。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多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因此,印第安人群体更关注执政党的社会政策是否公平、公正。在安第斯地区,约九成印第安人口居住在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三国。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选择将“美好生活”作为政治理念,更进一步拉近了现代国家政治与印第安裔民众的关系。

拉美左翼政党的传统执政有着一定民众基础,却缺乏理论深度与国家间的左翼思想共识。“美好生活”理念借助本土传统的社会共识,上升至治国理念共识,凝聚了拉美左翼力量。该理念提出,在共存(社会)中,人们应关注所有人、周边环境(包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其整体的协调与统一。“生活得美好”(vivir bien)或称“美好生活”,人类一己私利或个人财富并非目标。在不损害他人和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共赢的发展,才是社会和谐的关键。现代化政治理论吸收了上述民族哲学智慧,力求以此化解拉美政治社会中的冲突和危机。

选择“美好生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拉美左翼政党选择“美好生活”理念,更符合“我们的美洲”(强调哥伦布到达美洲前的地区传统,认为拉美地区具有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性)地区理想。区别于西方哲学,“美好生活”理念基于万物轮回的思想。与笛卡尔主张的社会契约精神相反,印第安哲学认为:社会中,人们处于存在—生活—死亡的有机链条中,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玻利维亚提出的“共同体社会主义”,源自将社区命名为共同体的传统文化。这种体现手足情义的表述,更有利于人们之间形成互补与分享,体现了不以竞争为模式的均衡生产社会。“美好生活”指的是不影响他人发展、尊重环境和社会的生活。在国家这个大的共同体中,土地并非资源或利益,而是如母亲般的帕恰妈妈(“大地母亲”,但实际上“帕恰妈妈”不仅是“大地母亲”。它来自于印卡文化,在克丘亚(Quechua)语中pacha-mama意为“自然母亲”。这个由两个单词组成的词汇代表了我们是土地的子孙,信者们相信她是神明的恩赐)。

当前,在国际政治领域,对于民主与政治发展道路的讨论日益多元化。以西方传统价值观和制度为主导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新变化。面对资本主义政治顽疾,拉美地区各国人民希望通过回望本土民族文化,他们提出替代性道路:“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理论。这从理论角度对西方“让生活更美好”发展道路提出正面质疑。

当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左翼政府,仍面临政治理念更新问题。当代拉美左翼政党,力求破解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发展模式困境。他们希望通过国家美好生活的政治道路建设,构建可持续的政治发展生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左翼政党吸取和借鉴了“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如:在多领域的横向发展中,应追求所有人、所有事物的和谐共存;在时间的纵向维度上,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共赢。在施政中,左翼执政党希望依靠印第安文化,借助地区已有的文化认同,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因此,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左翼执政党及政府相继选择了“美好生活”作为国家政治理念。

“美好生活”的政治实践在曲折中前行

2007—2017年间,在科雷亚总统的两个任期内,厄瓜多尔开展了一系列“美好生活”政治实践,后因政党内部分歧中止。执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将“美好生活社会主义”作为执政理念,写入党章。2008年,厄瓜多尔通过修宪,将克丘亚语“kawsay”(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权利”写入宪法。前者体现了对原住民族语言与文化权利的基本法保护。后者将自然的权利与人权并列,体现了国家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坚定立场。同时,国家以“美好生活”为名,连续出台了2009—2013年及2013—2017年国家发展计划。计划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理念,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美好生活建设、在工业领域促进国家产业建设,推动国家发展。在科雷亚总统治下的厄瓜多尔,实现了10年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科雷亚总统执政后期,国家经济出现下行。同党继任者莱宁·莫雷诺总统上任后,社会抗议愈演愈烈。莫雷诺政府指责科雷亚时期政府举债过度,造成了国家负担。加之两任总统在执政党内部的分歧,“美好生活”政治实践被迫中止。

印第安裔占国家人口多数的玻利维亚,拥有更广泛的美好生活理念共识,政治实践开展十余年来,各领域成果斐然。埃沃·莫拉莱斯是拉美第一位印第安裔总统和南美在任时间最长的左翼领导人。他所在的 “社会主义运动党”,是以古柯农工联盟为主体的新兴左翼政党。他于2005年首次当选总统,后于2009年和2014年两次连任。2019年10月再次赢得选举,后因执政合法性问题引发与反对派冲突,最终流亡海外,玻利维亚“生活得美好”的政治实践搁浅。

在玻利维亚,执政党提出了权力机构只是公民组成的共同体(村落)的公仆的理念。“美好生活”思想的基础,并不是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全体社会利益之上,更不是通过共同体牟利。莫拉莱斯推动矿产、森林、通信等领域国有化。在保护国家资源的同时,实施扶贫和扫盲运动。玻利维亚推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古柯种植农户脱贫,并将部分庄园土地分给无地贫困农户。国家以“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印第安人生活”(宪法第306条)为发展目标。同时,将“Suma Quema?觡a”,即“生活得美好”的艾马拉语原文写入宪法,确立了印第安理念在本国的根本性地位。2009年,玻利维亚共和国正式更名为“玻利维亚多民族国”,体现国家多民族特性,保障印第安人与其他种族的平等。2010年,为进一步保障印第安人权利,玻利维亚通过了《自治法》,印第安原住民政治权、参与权、教育权得以实现和改善。原住民能按照比例进入国家的官僚机构,印第安原住民的历史文化得到尊重,原住民特殊土地权的保护得以实现。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莫拉莱斯政府时期,玻利维亚GDP年均增长5%,远高于南美平均值。贫困率大幅下降:极端贫困率从38%下降到18%。2015年,玻利维亚首次位列“中等收入国家”。贫富差异缓解,基尼系数从2006年的0.567下降到2017年的0.44。

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两国左翼执政党的美好生活理念实践取得了多项政治影响:印第安人权利保护的实效性增强;左翼政党理念入宪,将执政理念提升为国家的治国和法律规范。印第安人文化权显著提升。此外,印第安人政治参与权提升,促进了地区政治多元化发展。2009年,玻利维亚通过修宪,明确了印第安原住农民的定义。《选举制度法》(2010年)第26条进一步明确了印第安裔议员身份的7项特殊权利。该法同时明确了在行政管理的其他领域,作为少数人口的印第安裔议员可以通过直接选举获得席位。2009年选举中,玻利维亚议会印第安裔议员达到38人(包括32位众议员及6位参议员),占议员总数的22.89%。市、区级选举中的印第安裔政治代表人数也在增加。

“不约而同”追求“美好生活”

选择“美好生活”作为重要哲学问题之一,体现了拉美人民对富足精神生活的诉求,民族理念因此得以传承。众所周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印第安民族众多,在不同印第安民族语言中,对“美好生活”的阐释有深刻的历史语境内涵,因此有着表述上的差异。同时,各民族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美好生活”路径。这说明“美好生活”理念是印第安哲学自然观、宇宙观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

世界各族人民对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共同的,发展观的差异决定了理念的历史延续性。不同于西方基督教哲学倡导“让生活更美好”,印第安哲学理念“美好生活”提倡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相互关系。这是对西方单一普世价值的质疑。在此基础上,拉美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独立的思考。2009年,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就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资本主义困境问题提出:为减少因世界性金融危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应找到资本主义替代性道路。随着后发展主义理论在拉美地区兴起,代表性学者之一阿图罗·埃斯科瓦尔将地区美好生活理念纳入后发展主义流派中,这一观点拥有地区广泛的社会认同,是印第安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应该承认,作为传统印第安理念,“美好生活”在拉美地区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仍面临各种挑战,其中拉美左翼政党理念的延续性问题是关键因素。困扰拉美地区政治生态的顽疾仍待解决,种族主义、社会不公、国家经济稳定性、国际金融动荡以及外部势力干预等诸多因素,让“美好生活”政治实践也未能跳脱拉美地区的政治钟摆效应。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各个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深入,“让更多的人过上美好生活”正在从思想理念逐步变为国家和政党的政治目标,进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还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对于自身生活的价值诉求。在未来,基于拉美千百年来坚持的印第安“美好生活”传统理念,结合中国内生性发展战略思想的实践,中拉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步伐将会越走越齐,距离“美好生活”的目标实现将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