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个人主页>所领导>吴白乙>正文
金砖机制是新型国际关系一大创举
作者:吴白乙时间:2017-08-28 18:11:00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文/吴白乙)新世纪以来,全球发展格局发生历史性演变,随着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崭露头角,其实力和潜力不可小觑。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根据经济增长率、市场规模、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等要素条件,将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列为最具竞争力的新兴经济体,首创“金砖国家”一词。2006年四国外长首次会晤,2008年起四国正式建立系列会谈和领导人峰会机制,从一个象征意义的投资概念变为国际政治实体,金砖机制堪称新型国际关系的一大创举。

“金砖”不断成长有必然性

在过去十年里,这一新生事物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既引起世人好奇和关注,也招致西方舆论的质疑。那么,金砖合作机制的成长寓含着哪些必然性?

首先,全球治理失衡日益凸显,发达经济体在去工业化和制造金融泡沫的同时,仍然保有强大的规制权、定价权、话语权。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实体经济和贸易中所占份额尽管不断增多,却不能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各类治理机制中享有相应的议价权、决策参与权,发展上升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实际发展利益被削弱,因此需要团结起来,共同伸张权益,协作应对体系压力。2008年,世界发生战后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的核心地带和发达经济体出了问题,新兴经济体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也催生金砖合作机制的实体化。

先是金砖各国宏观政策联动,分别出台财政刺激计划,不仅成功地应对了外来动荡的冲击,而且为稳定全球市场信心,避免世界经济崩盘,甚至对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其次,中国和金砖其他成员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各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金砖国家要解决发展的瓶颈,提高抵御全球金融体系风险的能力,完全指望他人恩惠是靠不住的。

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通过福塔莱萨宣言,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2016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正式营业。这些成果不仅成为金砖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有形抓手”,同时对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起到重要外部推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的出台,新兴经济体所占权重得到提高。

此外,金砖合作也适时启动扩容机制,2010年接纳南非为正式成员,将合作地域延伸至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提升了金砖机制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最后,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金砖国家受结构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突发性因素叠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近五年来,金砖合作的重心转向深化内部合作,在经贸、财政、通信、能源、教育等数十个领域建立多层次协商架构,达成一大批合作共识和具体协议。

需要强调的是,在平等对话过程中,成员国秉持团结互助精神,直面体量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等差异,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加大政策协调,不断提高互信水平,形成金砖合作机制特有的凝聚力。

“金砖”有实力增加成色

展望未来十年,人们有充分理由对“金砖”增加成色抱持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一是实力基础继续扩大。2016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五年,金砖国家经济年均增速仍将达5.7%,比世界经济年均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尽管各国面临改革与转型的困难及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但经验表明,金砖合作机制具有“借重减压”“战略选项”和“发展增量”的功效,是五国发展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五国将进一步密切沟通,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地缘政治、制度体制、价值观以及外界因素干扰合作进程,悉心维护金砖机制的“3A”级段位。

二是练好内功,进一步释放内部潜力。五国将通过推动制度安排和务实合作,形成更多、更新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成果,进而巩固互信,系牢纽带,扩大影响,使合作机制更趋成熟。目前,金砖国家相互贸易和相互投资仍处在较低水平,五国间贸易虽有较快增长,但是仅相当于五国外贸总额的4%左右,相互投资仅占全部对外投资的6%左右。未来十年,金砖国家需进一步相互开放,共同遏制显性和隐性保护主义倾向,携手营造内部大市场。

三是增强“金砖+”效应,为促进全球发展平衡作出新的贡献。9月召开的厦门会晤将安排金砖成员国领导人同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进行对话。各方对中国倡导的“金砖+”模式予以积极回应,认为这将开启具有全球意义的对话新进程,对最富有活力的发展中经济体产生吸纳作用,也意味着金砖合作机制将发生质的飞跃,活力倍增,成为促进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间联通互动以及推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基石。(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