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数据库>国内外拉美研究成果数据库>正文
零容忍政策探析
作者:王世洲 刘淑珺时间:2011-07-28 10:48:50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美国纽约一向被称为“犯罪之都”。但是,自 1994年以来,这一城市的治安状况却有了明显的改善:在1994—1997年短短三年间,纽约的犯罪率降低了37%,凶杀案件的犯罪率甚至降低了 50%以上,达到了纽约近30年以来犯罪率的最低点。[1)许多媒体、政治家和犯罪学家都把这种巨大的转变归功于纽约警察局大力推行的零容忍 (ZeroTolerance)政策。这使得零容忍政策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英国、法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争相学习和引进,“零容忍”的口号也因此传遍了全世界。本文试图对零容忍政策的含义、理论根据、历史来源、实践效果、社会评论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零容忍政策的研究,探索在我国开辟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新的政策方向。
一、零容忍政策的含义及其理论根据
零容忍政策不是一种立法或者司法方面的政策,而是一种警察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贯彻的政策。零容忍作为一种警务工作指导策略(P~icingPoli? cy)的概括表述,虽然迄今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学术定义,但是,人们一般认为,零容忍政策的核心意思就是要对各种反社会的行为和犯罪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哪怕是对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毫不犹豫、决不妥协地进行彻底的斗争。  “零容忍”的观点认为,相对于犯罪的实际发生来说,受到犯罪侵害的恐惧和对犯罪高发率的担忧本身,也是同样重要的问题。因此,像强行乞讨、毁坏公物、酗酒、随地大小便、在公共场所胡乱涂鸦、违章驾驶等各种影响社会生活质量的轻微犯罪和街头犯罪,不仅直接刺激了人们产生对犯罪的恐惧感和犯罪忧虑感,同时也经常直接成为暴力犯罪和其它恶性犯罪的导火索。[2]零容忍政策因此主张警务工作应当以强硬的姿态和积极主动的策略,扫荡一切影响社会生活质量的轻微犯罪和街头犯罪,认为这种策略将使各种潜在的犯罪分子明白警察机关的态度,不敢为所欲为,同时,也就减少了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和忧虑感。通过贯彻零容忍的政策,能够明显地增加社区民众与犯罪作斗争的信心,从而使警民关系得以更加密切,更严重犯罪的发生得以有效预防,最终将导致犯罪率的明显降低。
 
【关键词】 零容忍政策 破窗理论 犯罪预防 社区警务 墨西哥
 
PDF全文下载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