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数据库>国内外拉美研究成果数据库>正文
从“人力资本”到“公民生活”——乌尔里希·贝克《美丽的工作新世界》的启示
作者:刘云杉时间:2011-08-12 13:35:58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日,在诸多现实问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显得特别突出。就业率是一个方便统计的表述,对个人而言,应该是就业能力,即个人的工作能力。这一现实关切后的理论假设是:高等教育作为投资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增长高等教育作为达成社会民主的利器,能促进不利群体的向上流动。在现代化刚起步的国家(即工业社会),对个体而言,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分层中有效的上升通道,文凭成为人才选拔与人才配置中有效的“标识”。以中国为例,文凭的重要性在孕育出科举取士制度的社会文化中发扬光大。在现代化较为发达的国家(进人后工业社会),以英国为例,1960年代的《罗宾斯报告》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高等教育尚属政治范畴,之后则被纳人经济范礴,是国家创新能力、生产能力的核心。相应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罗纳尔德·巴内特(Ronald Barnett)用几个词清晰地勾勒出这一历程:university out of society-university and society-university in society-uni-versity of society,即从孤岛般游离,到边缘,进人中间,成为核心。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历程,越来越多的人卷入高等教育中,以此谋求生活机会,设计职业生涯。

 

【关键词】政治 社会问题 教育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工作能力 有酬工作 政治经济学 公民社会 新世界 后工业社会 生活机会 巴西
 
 
 
PDF全文下载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