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数据库>国内外拉美研究成果数据库>正文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劳力资源外流和“猪仔”贩卖的高潮
作者:彭家礼时间:2011-11-07 09:11:40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七十年代欧洲工业技术的进步和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在加强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前提下,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化,对落后国家的侵略也开始从商品输出转化为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以扩大开发的方式加强掠夺。而殖民地开发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当地找不到工资劳动者。因为移民只为自己劳动,而土著居民人数稀少,而且谁也不愿为侵略者卖命。所以各殖民地的开发主要依靠外来劳工。从非洲黑人奴隶到印度苦力和契约华工成为西方殖民地开拓的主力。
……
二、拉丁美洲
1.古巴和秘鲁。七十年代以前两国曾从中国(主要从澳门)掠去契约苦力近三十万人。七十年代初,美国内战已经结束。美国南部各州过去受内战破坏的棉花、甘蔗、烟叶等热带作物已恢复生产,产品充斥市场,古巴、秘鲁的同类产品因此滞销,只得减产观望。与此同时,古巴于1868年掀起了独立战争。十年内战中,不少华工离开种植园参加战斗。1879到1884年秘鲁和智利打了六年“南太平洋战争”,秘鲁大败,不少华工参加智利一方的战斗。战争使生产遭到破坏。因此在1874年澳门停闭苦力贸易后就不再到中国招工了。
2.西印度英属圭亚那。1866年中英关于外国在华招工章程条约(简称二十二条)的交涉陷于僵局后,七年未在中国口岸招工。1872年英国接受二十二条,在广东设馆招工。但圭亚那的种植园主认为把华工劳动期限从八年减为五年,园主还要负担满期华工回国旅费,不如招雇印度契约工合算。因此在1888年从香港运去最后一批,也不继续招工了。圭亚那一共招去华工一万四千余人。③总的说来去拉美的华工减少了,但是还有一些地区新招去下少华工,如:
3.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工程,先后由法国和美国的公司承包。1881年曾从旧金山招去几百名华工。④1882年又从广东招去二千名客家人。在不满一年的时间,全部死在工地。⑤1905年还从马尼拉招去华工二千五百人。⑥
 
 
 
【关键词】劳力资源 殖民地 契约华工 资本输出 巴拿马 圭亚那 古巴 秘鲁 拉美 中国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