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数据库>国内外拉美研究成果数据库>正文
美国为何扔不掉制裁“大棒”
作者:袁炳忠时间:2012-07-22 09:52:21来源:半月谈
美国总统布什上任一个月,世界发生的两件事引人注目:一是1988年洛克比空难案审判终结,全球要求取消对利比亚制裁的呼声此起彼伏;二是小布什子承父业,重新把炮口对准伊拉克,2月16日美英战机突袭巴格达,为两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从这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美国手中紧握的制裁“大棒”虽然挥舞多年,锈迹斑斑,且遭到众多国家甚至盟友的反对,却仍在频繁使用,看不出任何放弃的迹象。
  
  恃强凌弱, “大棒”之下出霸权
  美国要在全球推行美国式民主和政治制度,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仅许多大国反对,不理会这一套的小国也不少。由于能力所限,美国不可能使用军事手段来一一推翻这些国家的政府,经济制裁和封锁就成了美国对付这些国家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被美国制裁的所谓“无赖国家”主要有古巴、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南联盟和朝鲜等国。美国制裁它们的理由冠冕堂皇:维护国际“道义”,保护人权和民主,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等等。
  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纵观这些被美国制裁的国家,均居于世界极重要的战略枢纽之上——— 它们或是处于大国角逐的夹缝之中,如中美俄日之间的朝鲜;或是控制世界主要能源、资源及其进出通道,如波斯湾的 “两伊”;或是控制战略水域、地域,如夹地中海而立的利比亚和南联盟。它们在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与美国及西方具有异质性,大都是地区强国,有一定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屈从于美国。这些特点无疑使它们成为美国称霸全球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美国对这些国家举起了制裁“大棒”,企图摧毁它们的经济,制造政治混乱,迫使它们屈服,为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扫清障碍。
  为了达到目的,美国不仅对这些国家实行单方面制裁,而且还试图通过本国法律对更多方面实行间接制裁。1996年,克林顿先后签署了旨在强化制裁古巴的 《赫尔姆斯-伯顿法》和加强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 《达马托法》。这两项法律不仅惩罚与古巴、伊朗和利比亚进行贸易的美国人,而且也制裁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的其它国家。
  损人不利己,制裁结苦果
  制裁带来了什么?事实表明,这种政策首先严重损害了受制裁国家的利益,损害了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其它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受制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的制裁措施使它们的经济发展遇到重重困难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数字鸿沟” 不断加深,美国制裁使这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以伊拉克为例,自1990年被制裁以来,由于缺少必要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已有100多万伊拉克平民死于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其中多数是儿童。
  美国在制裁中尝到甜头,同时也不得不吞下制裁为自己酿出的苦果。由于制裁, 美国与被制裁国家的关系更加紧张。由于封锁,美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和接触减少, 仇恨增多,尤其是增加了受制裁国家人民的反美情绪,甚至走向直接对抗。
  间接制裁措施引起了美国盟国,尤其是欧洲盟国的反感,使跨大西洋关系出现紧张。几年来,臭名昭著的 《赫-伯法》和 《达马托法》如过街之鼠,一直是西欧国家的众矢之的。制裁还使美国遭受经济损失。在美国拒绝与被制裁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西方其它国家趁虚而入,积极发展与它们的贸易关系,扩大市场。例如,加拿大和欧盟与古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欧盟大力发展与伊朗和利比亚的经贸往来,而美国商人坐失商机,只有干着急的份儿。据估计,美国每年因制裁导致的出口损失高达 200亿美元,导致国内失去20万个就业机会。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制裁,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和国内压力。去年11月,联合国大会连续第9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取消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今年以来,国际社会,包括部分欧盟国家、非洲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一再呼吁美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美国国内商界和政界,也开展各种游说活动,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动辄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甚至要求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外交政策中的经济制裁机制。
  “大棒”扔不掉,抛出“毒苹果”
  面对单方面制裁带来的种种恶果,美国政府也开始从其整个外交战略出发,调整制裁政策。去年6月,克林顿政府正式放弃了“无赖国家”的称呼,改称“令人担忧的国家”。美国舆论界认为,美国为单方面制裁付出了高昂代价,现在应修改对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采取以给予好处为先导的“接触”战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篇文章中说得十分明白:从可能发生可取变革的角度去看待那些国家,实行有附加条件和无条件的接触,如使用积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手段去影响它们,以便改变它们的行为。
  其实,美国对制裁政策的调整并非始自去年,克林顿从第二任期开始就一直在酝酿。1998年以来,克林顿政府两次宣布放松对古巴的制裁,2000年10月,克林顿签署有关法案,再次放松对古巴的食品和药物禁运。去年,美国放松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向朝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同时两国还实现了高层官员的互访。也是在去年,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宣布取消对伊朗部分商品的进口限制,允许伊向美出口地毯、鱼子酱、瓜果等,并表示将采取措施增加两国的民间接触,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但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极世界是美国的既定外交战略,“接触”政策的提出,是美国在制裁方式、方法上的微调,即放弃过于僵硬的高压政策,改以软硬兼施甚至以诱为主,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控制被制裁国家的目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美国不过是将高举的“大棒”换成了童话故事中看起来十分诱人的 “毒苹果”——— 一半有毒,一半无毒。
  因此,推行“接触”政策并不意味着美国彻底取消单方面制裁,这种手段仍将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美国新任国务卿鲍威尔上任不久即表示,如果伊拉克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将不顾其它国家的反对,单方面加强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话音刚落,美英的“远程空对地”武器就砸到了伊拉克人的头上。这对近一个时期以来无视 “禁令”、频闯美英“禁飞区”的国际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暗示,即美国暂还不想收起制裁的“大棒”,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不听话”的国家还会被继续封锁下去。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