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工作>科研成果>拉美经济>正文
经济持续好转 痼疾依然存在
作者:吴国平时间:2005-03-14 00:00:00来源:
一  2004年拉美经济趋势
2004年拉美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复苏势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人们的预期,经济形势整体上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出现了全面复苏的迹象。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资料统计,200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5.5%,为198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是1979年以来的最高点。[①]除海地和格林纳达外,所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从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看,出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首先,原先经济表现差强人意的国家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复苏势头。委内瑞拉终于摆脱了经济严重衰退的局面,出现了强劲的恢复性增长,2004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8%,居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之首。阿根廷经济继续保持了2003年的反弹势头,尽管2004年经济增长率略微放慢,但仍保持在8.2%的高水平上,继续领先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乌拉圭经济在2003年增长2.3%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较强的恢复性增长的势头,2004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位居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第2位。巴西经济走出了连续3年低迷的阴影,200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2%。
其次,南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除了上述南美国家之外,智利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为5.8%,比2003年高出2.5个百分点;厄瓜多尔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3%;秘鲁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二年保持在4%以上。
第三,墨西哥经济和中美、加勒比国家的经济增长低于地区平均水平。尽管墨西哥经济走出了连续两年低迷的困境,在2004年出现了4.1%的增长,但其增长率仍低于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加勒比地区受格林纳达和多米尼克经济衰退的牵连,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4.3%,落后于地区平均速度。2004年中美洲国家中除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2003年外,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都放慢了经济增长的步伐。
第四,拉美经济各个部门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从2004年第二季度起,拉美经济复苏的面从原先的少数几个经济部门,逐渐向所有经济领域推进,从而使得经济复苏的基础得到加强。国外对拉美基础产品需求的增加,拉动了拉美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对农业部门生产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上半年巴西农业部门生产同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7%。[②]拉美国内经济的恢复对制造业的复苏同样起到了刺激作用,许多拉美国家的制造业设备闲置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头5个月,巴西工业增长6.5%,资本货和耐用消费品增长超过了20%;阿根廷工业增长12.4%,建筑业增长了28%。
二是拉美宏观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其主要表现在:财政形势继续好转,政府财政赤字稳中有降,较多国家出现了财政盈余,预计2004年拉美地区的财政盈余将占GDP的1%左右。2004年上半年,巴西公共部门的财政预算结余为461.8亿雷亚尔,远远超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目标。[③]多数国家开始注意控制公共债务的风险,遏制债务持续上升的势头。2004年拉美外债总额为72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43%下降到36%;非金融公共部门的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由51%下降到46.6%。绝大多数国家都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2004年拉美通货膨胀率为7.7%,比2003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但是,2004年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以及受其影响,拉美国内交通价格上涨,使得2004年下半年拉美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三是外贸形势喜人,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在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复苏加快,以及拉美经济持续走好的影响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外贸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地区的传统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了有利于拉美国家的变化,从2003年起拉美对外贸易改变了此前连续5年贸易比价不断恶化的趋势,绝大多数原材料和基础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扬,有些甚至达到了近些年来的较高水平。2003年拉美基础产品价格指数上升了15.4%,2004年继续保持了这一趋势,基础产品价格仍上涨10.5%,推动了拉美国家的出口增长。另一方面,拉美国家经济持续好转,也推动了拉美各国之间的区域贸易的发展。2004年拉美国家区域内贸易增长25%,尤其是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国家的区域内贸易增长幅度更大。2004年拉美出口表现极为活跃,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2.4%,尤其是2004年石油价格暴涨对拉美石油出口国较为有利,委内瑞拉头8个月的石油出口收入就达到了全年石油出口计划收入的85%。[④]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和出口产品价格增长幅度大于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拉美贸易比价得到明显改善。尽管拉美商品进口数量增长14.4%,超过了商品出口数量的10.8%的增长,但由于贸易条件的好转使拉美对外贸易结算的盈余大幅度增加,达到了618.8亿美元。它对拉美国家国际收支结算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拉美经常项目在2003年有56亿美元顺差的基础上,继续保持219.5亿美元的顺差(相当于GDP的1.1%),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拉美经济中从未有过的现象。这也使得拉美国家的外汇储备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在拉美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在“双盈余(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局面。
二  主要经济政策评述
从政府经济政策层面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04年拉美国家主要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与2003年相比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近年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成为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为此,拉美国家采取了相应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巴西、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墨西哥等国,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首要任务。这些国家在财政政策上继续采取谨慎的、趋紧的财政措施,严格控制政府财政开支和公共债务增加,以减少财政赤字、实现财政盈余。因此,这些国家都相应地减少了政府财政开支,将政府的公共债务总量控制在GDP的30%以下。尽管这些国家的经济在2004年出现了超出人们预期的增长,但是这些国家却采取了反周期政策,进一步加强财政纪律,继续稳定了财政形势。2004年智利财政盈余预计将占到GDP的1.6%。巴西等国也都提高了财政预算盈余占GDP的比重。
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金融政策的过程中,这类国家大多明确规定了当年的通货膨胀目标,把利率调节的杠杆作为遏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工具,按照通货膨胀变动情况及时对利率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巴西为例,2004年巴西确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为5.5%,可承受的通货膨胀范围目标为8%。然而在2004年的头几个月中,随着经济增长能力的逐渐恢复,到8月巴西累积当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5.14%,接近年通货膨胀目标。[⑤]于是,巴西中央银行从9月起将利率调高了0.25%,从而结束了自2003年6月起利率不断下调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其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拉美国家也采取了与巴西相似的利率政策。2004年中期,随着拉美国家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调高了美元利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值的拉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调高了利率。
  另外还有一些拉美国家采取了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做法,主要运用综合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其中以阿根廷最为典型。该国按照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协议规定,将通货膨胀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政府对汇率进行必要的监管。
在汇率政策方面,拉美国家目前主要实行3种汇率政策:一是巴拿马、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等国实行的单一美元政策;二是个别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三是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实行浮动汇率制国家的货币对外币汇率的走势出现了较大的差异。2003年,南美多数国家本币升值,而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本币贬值。2004年,这些国家全都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使各国的汇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从而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拉美货币对美元平均贬值1.2%。
2004年拉美国家在经济改革政策方面进行了局部微调。尽管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延续了经济改革政策,但是仍有一些国家针对各国经济出现的新情况,对原有的经济改革政策进行局部微调。主要是在税收政策方面,一些国家通过减税政策加大刺激经济复苏的力度。2004年巴西政府采取了多项调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行免征收入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减5.1%,对资本货征收的税率从3.5%减少到2.5%。此外,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家都对税改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玻利维亚设立了新的金融交易税,除了用本国货币进行储蓄和外币小额储蓄的自然人外,对所有银行征收金融交易税,第一年税率为0.3%,第二年为0.25%;哥伦比亚设立了财产税;哥斯达黎加则对豪华车辆、博彩业征收临时税,并且还提高了非本地银行税和烟酒消费税。拉美主要石油出口国则利用石油价格上涨的机遇设立专项基金。厄瓜多尔政府将超出石油预算价格的油价上涨部分用来设立稳定基金,由政府进行社会和生产性投资以及购买政府债务,其具体分配比例是按照下述标准进行,70%用于按照市价收购政府内外债,20%用于稳定未来的收入,10%用于教育和保健计划。委内瑞拉则从石油公司油价上涨的收益中抽取资金设立宏观经济稳定基金,以使政府在财政收入发生动荡时能够依靠该基金稳定财政形势。此外,一些拉美国家继续推进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巴西取消了双重养老金,提高了退休年龄。
三  拉美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4年拉美经济虽然保持了持续好转的趋势,但是拉美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演变成影响拉美经济发展的痼疾,并没有得到缓解。这些问题主要是:
1.经济结构性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拉美经济依赖对外部门的状况没有改变,这使得拉美经济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2004年,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维持拉美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的主要因素。在拉美出口产品的结构中,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决定了拉美出口形势的变化。然而,这些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易受经济周期性变化影响的特性,其国际市场的价格常常随世界经济或主要进口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而跌宕起伏。此外,拉美多数国家的出口还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基础产品或一些拉美国家资源型原材料中,因而其脆弱性的一面就更加突出。例如智利的铜产品出口增长占同期出口增长的43%,秘鲁同期出口增长的44%依靠黄金制品的出口增长,阿根廷出口增长的79%来源于农牧业产品,尤其是大豆制品的出口。
拉美经济的另一个结构性矛盾在于,劳动力的急剧增长和生产领域中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相对萎缩,造成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能力却相对减弱。近年来,拉美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渐趋向于较少使用劳动力或者大量使用进口材料、技术和资金的部门,也就是说这些部门的最终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相对较低,因而经济增长对减少失业、增加就业的影响极为有限,从而在一些拉美国家出现了失业率和经济同步增长的局面。即便在拉美经济中表现最为显眼的智利也同样如此,2004年智利经济增长率比上一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但其失业率不降反而还比上一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目前拉美国家主要通过非正规部门吸收大量劳动力,但是这一部门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2.拉美国内需求未有明显改观,国内投资率仍处于历史的低谷。按照实际价格来计算,2004年拉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1980年第一季度的40%。国内消费,尤其是私人消费增长较为缓慢。拉美国家主要生产部门的开工能力不足,设备闲置率较高,影响了拉美生产性投资的恢复。尽管随着拉美经济形势的好转,拉美工业设备闲置率明显降低,但是仍然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例如2004年7月,尽管巴西制造业的设备生产能力达到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仍然只有84.2%。[⑥]拉美国家采取的紧缩财政政策和国有企业转制的政策,也减少了政府投资,从而影响到整体投资水平的恢复。虽然2004年拉美投资率略高于2003年,但是整个地区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仍只有18%左右,继续处在197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3.资金流出大于流入,债务压力仍然较大。1999年巴西出现金融动荡之后,拉美国家的公共债务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34.9%上升到2003年的51.4%,其中国内债务由12%增加到18.7%,外债由25.7%提高到33.8%。面对逐年增加的债务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拉美国家不得不依靠吸引外部资金来缓解债务压力。但是,近些年来的事实表明,拉美国家在这方面未能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外国投资者仍在拉美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尽管自2003年起外国直接投资改变了连续4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350亿美元,但是这一数量仍然远远低于1996~2002年的平均水平。外国资本流入的数量也同样如此,尽管2004年外国资本流入量增加,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4%提高到1.8%,但是同样无法改变拉美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不利局面。目前拉美依旧是资本净流出地区,2004年拉美资本净流出额为778亿美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还多。据拉美经委会统计,在最近的5年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累计流出的资金占GDP的6%左右。
4.失业增加、实际收入下降、贫困化程度加剧构成的社会压力没有得到缓解。尽管2004年拉美经济增长使城市就业率从2003年的51.6%上升到52%,但是面对迅速增加的劳动力就业需求,拉美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还无力改变失业率持续保持在高位的局面,2004年拉美失业率仍高达10%。拉美目前的失业状况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特点,青年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和高失业率并存。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就业竞争的压力,拉美城市就业人员的实际工资也难以提高。2003年拉美实际工资下降了4.4%,2004年的头几个月尽管遏制住了工资下降的趋势,但是工资增长却非常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尽管2004年拉美贫困人口数量比2003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但是其绝对数量仍高达2.24亿人,占拉美总人口的43.2%。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拉美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四  影响未来拉美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
2004年拉美经济出现了近10年来的第二个增长高峰,同时也构成这期间的第三个增长周期。这次的增长周期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哪些因素将影响拉美经济未来走向?
首先,流入拉美的外资数量的变化将是影响拉美经济走势的重要变量之一。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国内公共债务的不断增长造成拉美资金持续紧张,使得拉美经济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仍然较大,外部资金流入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了拉美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在拉美经济增长的第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的基础之上,它是通过外债和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两种形式实现的。但是,现在这两种优势都不再存在。外国直接投资裹足不前,外债成为拉美经济难以承受的负担。2004年末拉美外债7230.93亿美元,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和美元利率的提高,使得拉美国家的外债压力增大,尤其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乌拉圭等外债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60%的国家,更是面临着外债的挑战。与此同时,拉美国家还面临国内公共债务的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国家只能依靠不断流入的外部资金来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但近年来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却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2003年巴西的外国直接投资由2002年的141亿美元减少到99亿美元,智利2003年的外国直接投资仅相当于2001年的60%,有的拉美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外国投资外流的现象,2003年阿根廷净流失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外债还本付息和对外利润转移支付的增加,流出拉美的资金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结果自1999年开始至今,拉美国家资金净流出的规模逐年递增,由初期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778亿美元,整个地区资金短缺的严重程度甚至接近债务危机时的水平。这种局面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对拉美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巨大的外债负担导致拉美国家在许多国内政策上不得不受制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12月拉美共有12个国家同该组织签订了协议,这些协议对这些国家在通货膨胀的目标、财政赤字的控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实际上成为对拉美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其次,拉美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和拉美外汇收入的变化,直接影响拉美经济的走势。经过将近10多年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拉美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不断加大,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迅速提高。1999~2002年拉美对外贸易占GDP的平均水平为52.2%,因此对外贸易的变化对拉美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国际市场上拉美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其波动趋势基本与同期内拉美经济波动形态相吻合。这一波动对拉美基础产品价格坚挺的时间能持续多长,将对拉美经济的未来走势产生重要影响。2004年上半年拉美传统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开始显现出疲软的趋势,2004年6月与4月相比,非石油类产品价格下降了4.2%,其中大豆及其产品价格下降了20.3%,铜价下降了8.8%。智利中央银行预测,2005年智利铜的出口每磅均价将由2004年的1.26美元下降到1.15美元,这对今后的拉美经济增长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第三,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拉美地区大国和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将对拉美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在拉美国家实行经济结构性改革之后,拉美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拉美经济受外部经济变化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明显。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区域内各国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墨西哥经济和巴西、阿根廷经济分别形成两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前者直接影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后者对南美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这3个地区大国未来经济变化将决定拉美地区经济的未来走势。然而,3个地区大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又受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墨西哥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联系程度更加密切了。近年来随着美洲自由贸易区筹建工作进程的逐渐加快,在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拉美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联动效应变得更加明显。2003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增加了对拉美产品的需求,拉动了拉美出口和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从南方共同市场进口的非石油产品同比增长11.4%,从安第斯国家和智利的进口同比增长12.1%。不仅如此,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同样改变了拉美国家经济政策的选择。2004年美联储提高了利率,同时带动了拉美国家的利率变动,结束了拉美国家采取的刺激经济复苏的降低利率的政策。另外,无论是从美国经济还是从世界经济看,当前还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它难以确保目前对拉美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得以继续保持下去。此外,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对拉美传统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以大豆为例,2003年中国大豆进口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1/3,从而使得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出口受益。2003年中国从拉美的进口增长了79%,2004年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这将对拉美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拉美国家在重要经济政策上的两难选择,将使拉美经济难以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压力,拉美国家需要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采取更为有利的措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以此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在巨额债务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约下,拉美国家又必须采取严格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避免经济的高速增长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这就使得拉美国家目前的经济政策难以使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压力很难获得有效的缓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拉美国家还没有在这两难选择中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平衡点。它们在政策上无论出现偏向哪一方面的选择都可能引起经济形势的变化,从而导致另一问题的突出。另外,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拉美一些国家将要进行的总统选举,也会使得这些国家的政策选择的难度加大,从而对今后的经济走向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拉美国家外向型、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它们原有的资本和资源型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拉美现有条件下,新的市场力量还难以催生出能够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因此拉美经济只能随资本和资源投入的多寡而起伏波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拉美国家加快了经济外向型、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试图通过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国有企业转制,改变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形成的国家依靠不断增加资本和资源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但是,当拉美经济改变了国家直接干预的增长模式,市场成为影响拉美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之后,拉美经济并没有找到能够替代国家资本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力量。相反,通过外向型和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拉美市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密切了,国际市场上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通过贸易、资金、技术等渠道影响拉美经济。依靠市场吸取资金、吸引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就不可避免地使经济随市场波动而起伏。
综上所述,如果近期内外部经济环境不发生突变,目前的拉美经济增长周期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逆转。但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和拉美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几乎可以肯定2005年拉美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①] CEPAL,Estudio Economico de 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3-2004(本文的数据除标明出处外,均出自于此).
[②] Latin American Economy & Business, September 2004.
[③] Latin American Business, August 9,2004.
[④] Latin American Economy & Business, September 2004.
[⑤] Latin American Economy & Business, September 2004.
[⑥] Latin American Economy & Business, September 2004.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