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工作>科研成果>拉美政治>正文
乌里韦执政以来的哥伦比亚政治形势
作者:齐峰田时间:2005-03-14 00:00:00来源:
自2002年阿尔瓦罗·乌里韦总统执政以来,哥伦比亚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措施和改革,政局趋于稳定,经济有所增长,国内和平进程在波折中出现转机,国内左派政治力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在既定国内政策的基础上,如何处理与各反对党派的关系、顺利修改宪法并获取总统连任,是乌里韦政府未来能否取得更大成就并尽早实现国内和平的竞选承诺的关键。
一  国内和平进程在波折中继续向前发展
据哥伦比亚《时代报》对国内几个主要城市民意抽样测验显示,执政两年后,乌里韦总统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由一年前的63%上升到79%。哥伦比亚民众尤其对政府在反腐、反毒、打击游击队等方面的满意度高达75%以上。[①]政局的相对稳定,使经济在徘徊几年后有所发展,2004年哥伦比亚的经济增长率达到3.5%。[②]由此可以推断,乌里韦总统以强硬手段推进国内和平进程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乌里韦政府对国内反政府组织所采取的强硬加和谈政策,使哥伦比亚国内暴力活动有所减缓。据哥伦比亚官方数据统计,在乌里韦总统任期内,国内暴力死亡率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1/3,作为乌里韦总统改善国内安全努力的一部分,警力已控制全国农村市镇的95%。乌里韦政府这些安全政策之所以能逐步顺利实行,是因为军事开支从占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增长到2005年的5%。[③]具体成效体现在:
(一)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军与政府达成和平遣散协议并接受遣散。
在乌里韦政府“军事为主、和谈为辅”的实现国内和平的政策下,联合自卫军曾于2003年7月和哥伦比亚政府最终达成和平遣散协议,并于当年年底遣散了第一批联合自卫军。但在对待和平遣散协议问题上,因各方分歧较多,协议一度中途受阻,被遣散人员今后的去向引起了争论。有人顾虑这些被遣散人员有可能前门放下武器,后门就被贩毒组织招募为新兵而继续作恶,因此建议政府把这些被遣散者重新招募到军队,这样政府更易于对被遣散者进行监管,还可以避免反政府组织更多的侵占。但出于安全等原因,政府仍坚持自己的计划,让这些被遣散者充当护林员或从事农业生产。联合自卫军内部因各派林立也意见不一,2004年9月联合自卫军下属的主要派别之一“半人马支队”首领米格尔·阿罗亚韦遇袭身亡,被疑为内讧所致。因为此前阿罗亚韦一直作为联合自卫军的谈判代表之一,同政府进行和平遣散的谈判。而政府与“联合自卫军”对一些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如何对待联合自卫军所犯的罪行,诸如践踏人权、贩毒等是否免予起诉,是否把一些主要头目以贩毒罪引渡到美国等。但双方最终还是意识到尽早遣散对双方都有利。政府希望尽快完成遣散的另一个原因是,避免遣散进程失去可信度。
在双方积极努力和协商下,2004年11月政府处理国内冲突与实现和平特别委员会高级专员雷斯特雷波和联合自卫军总参谋长曼库索在哥伦比亚西北部小镇圣菲德拉利托达成和平遣散协议。据此协议,包括“香蕉农纵队”在内的联合自卫军的11支纵队3000名武装成员在年底前将陆续被遣散。雷斯特雷波呼吁国内企业家向接受政府遣散的前右翼准军事武装成员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真正重返社会生活。25日联合自卫军的452名武装成员根据协议放下武器,接受和平遣散。
(二)在解决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问题上,乌里韦政府加大打击力度,以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
2004年初,针对国内反政府游击队的不合作立场,政府制定了“爱国者计划”, 在南部数省展开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进行清剿的军事行动。哥伦比亚军方9月初发表公报称,在2004年上半年由18万名政府军参加的清剿行动成效显著,共击毙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167人,逮捕123人,遣散38人。同时缴获了大批枪炮和通讯工具,清理了游击队布设的近200个地雷区,摧毁了设在东部地区的指挥部,还使其后勤补给能力遭到了重创。10月初哥伦比亚军方又发表公报宣布,政府军在南部开始实施“爱国者计划”第二阶段行动,政府军将在南部亚马孙省内绵延1800千米的丛林地带开展军事行动,歼灭躲藏在丛林中的游击队,并封锁游击队组织所有的重要出口。
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政府也同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进行着交换人质的谈判,但因双方分歧较大而谈判进程缓慢。2004年年中随着国内支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趋势的加强,乌里韦总统以停止敌对为条件,邀请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到国会所在地商谈和平,以开始严肃的和平进程。8月政府表示将释放被政府军关押的50名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同时要求游击队释放绑架的政府官员、议员、军官以及3名美国人在内的60余名人质。10月底政府进一步建议同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在某一个外国使馆或在波哥大的罗马教皇使节官邸进行谈判,并以先释放15名骨干成员作为示好,但都被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拒绝。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一再声明,政府将南部的卡克塔省的圣维森特市和卡塔赫纳市设成非军事区是开展交换人质谈判的条件,并声称此目的是为了保障谈判双方和人质的安全。哥伦比亚政府以游击队缺乏诚意而拒绝接受这一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双方最大的分歧是哥伦比亚政府要求被释放的游击队员放下武器,重返社会或者移居国外,而游击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司令雷耶斯称,游击队不接受在非军事区以外与下届政府进行对话。他说,乌里韦政府承诺进行战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兴趣。游击队准备与乌里韦政府以后的新政府就社会正义与和平问题进行对话,以便重建人们渴望的一种没有饥饿和镇压的和平。但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以及乌里韦总统皆有意让联合国从中进行调解,以推动双方之间的和平进程,签署一项人道主义协议以解决被绑架人质的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哥伦比亚社会和武装冲突的办法。可见双方还有通过和谈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三)在墨西哥政府的帮助下,哥伦比亚政府与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的谈判希望有所增加。面对近于停滞的双方和谈,2004年5月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在与乌里韦会谈时表示,为推进双方和谈进程,墨西哥愿从中进行斡旋。为显示推动和谈诚意,哥伦比亚政府表示愿意暂时停止对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的军事清剿,呼吁对方实现停火和停止敌对行动,恢复与政府的和谈。最近,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也表示了有条件地恢复和谈的打算。
另外,哥伦比亚土著居民在哥伦比亚西南部的考卡省举行大规模游行,反对国内武装冲突,要求政府保护土著居民权利,反对任何非法武装组织和政府军对土著居民区的侵占等,对推动国内和平进程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哥伦比亚和平进程出现的上述某些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哥伦比亚政府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加大了解决问题的力度。一方面,针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拒不与政府合作的立场,2004年初乌里韦政府制定了清剿反政府游击队的“爱国者计划”,由政府军司令部全权指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国内的大部分地区,保证平民的安全,摧毁游击队组织的基础设施及其指挥部;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对游击队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对游击队营地进行空中打击,以尽快实现国内的和平与稳定。经过近1年的行动,哥伦比亚国防部长豪尔赫·乌里韦对“爱国者计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清剿行动效果明显,政府军正逐步控制越来越多的地区,距离实现和平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另一方面,针对联合自卫军在履行和平遣散协议时产生分歧、犹豫不决的情况,政府则采取相应优惠政策推动遣散计划的顺利进行。2004年6月政府与联合自卫军经过协商,决定政府在科尔多瓦省铁拉尔塔市建立为期6个月的遣返集中区,此间愿意放下武器接受遣返的武装成员,将得到政府军的安全保护,并暂时免受司法审判;政府暂时取消对参加和谈的联合自卫军主要头目的通缉令;政府拨款960万美元安置被遣散的人员并为他们进行公民身份登记、健康检查以及就业培训等。哥伦比亚政府9月还颁布法令,对自愿放下武器、重返社会的非法武装人员,主动向政府司法部门和政府军提供情报的非法武装人员,以及那些自愿同政府军合作的普通个人,提供经济补偿或奖励。
二 哥伦比亚左派力量有所增强
长期以来,哥伦比亚左派力量受国内传统两党体系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哥伦比亚目前大约有20多个左翼或左派组织,主要有:哥伦比亚共产党、独立革命工人运动,以及哥伦比亚两大传统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和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哥伦比亚各主要左翼或左派都相继发生了某些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些左翼或左派组织的战略都或多或少地有了某种程度的调整,主要是由传统的武力夺取政权的方式向通过参加议会来参与政府管理的方式转变,通过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选举,争取控制地方政权,以争取人权的改善,推进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改革等。
但是,自乌里韦总统2002年打破哥伦比亚19世纪以来一直由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后,哥伦比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各种力量开始变得活跃,不论是传统的强势政党集团、抑或自由的独立政客,还是传统的少数派,都有一种要大展宏图的气概。随着近年来整个拉美地区左派的勃兴,哥伦比亚左派政治力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在2003年10月哥伦比亚地方市政选举中,左翼政党就在许多重要城市和地区取得了胜利。曾在2002年总统竞选中排名第三的由左翼和中左翼政党组成的“民主中心运动”候选人鲁西奥·卡尔松,当选为被认为是该国权力仅次于总统的圣波哥大特区市长。他曾经要求国民放弃2003年10月的公投,建议为波哥大贫民建立食品保障体系,号召政府与反政府组织进行对话而不是采取“军事进攻第一”的政策,从而以46.6%的高支持率赢得了选举的胜利。在麦德林、卡利、巴兰奇亚以及布卡拉马哈等其他主要城市,左派独立候选人也都最终取胜。连卡尔松本人都认为,这些对于哥伦比亚和波哥大来说在每个方面都是革命性的变化。
可以说,这些胜利是哥伦比亚左派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胜利,表明哥伦比亚政坛确实发生了某种变化,也证明了武力革命并不是改变政治的惟一途径,通过议会和平选举也可以逐步达到目的。当前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与“民主中心运动”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这些不能断言哥伦比亚政坛出现明显的左倾,但这些结果却表明选民的期望正在发生着某些改变。其实,哥伦比亚左派和其他少数派政党参与政府选举已不足为奇。1974年哥伦比亚共产党就联合其他极左翼政党组成了全国反对联盟参与了当年的总统竞选,只是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的最终选票不足全体选民的3%而以失败告终。然而这次变化要大得多,并有继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哥伦比亚左派近年来的这些重要变化,可以说是它们改变斗争策略、采取顺应民意主张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还是广大国民不满于传统两党执政以及现政府在治理国家贫困、失业和民众被边缘化等方面不力,而极力寻求解决途径的一种愿望和表现,同时也反映出近十几年来拉美对新自由主义改革进行探索的一种新的政治趋势。
尽管哥伦比亚左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在近期内执掌国家政权还为时尚早,哥伦比亚传统执政党势力的强大以及相对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决定了它们可能比其他南美国家的左派力量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三  实现国内和平仍任重而道远
哥伦比亚和平进程尽管出现了某些积极的进展,但在目前较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乌里韦政府要顺利实现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等的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决定哥伦比亚政局未来走势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一)能否协调好与反对派的关系并获取总统连任以保持相关政策的连贯性。
任期已过半的乌里韦总统,要想按照自己的策略解决国内冲突,实现民族和解的宏愿,没有相应政策的连贯性则恐怕难有作为。1991年颁布的哥伦比亚现行宪法规定,凡是担任过一届总统的人不能再次被提名为候选人。这不仅意味着乌里韦将失去竞选下届总统、丧失继续推行其强硬政策实现国内和平愿望的可能,而且在剩余任期内也有可能因人心涣散而对其施政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谋求修宪、争取总统连任,成为乌里韦未来顺利施政的重要一环。
乌里韦总统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使谋求修宪成为可能。经过2年多寻求国内和平战略的实施,哥伦比亚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取得较快发展。这虽然与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告别徘徊、恢复增长有关,但与乌里韦政府所执行的稳定国内局势,着力发展经济政策绝对是分不开的。尽管仍有持续不下的失业率以及贫困率,但是乌里韦总统成功地限制了游击队的活动和他坚强的领导力,仍使他获得了较高的民众支持率。另外,从当前世界以及拉美国家政府元首任期发展形势看,秘鲁、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家都废除了总统不能连任制,哥伦比亚也具备了这种改革的必要与前提。
乌里韦总统与议会以及中左翼政党组织的关系的不断改善,为其寻求连任也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尊重国家制度,并且在处理与议会的关系上比传统政府更透明。2003年10月乌里韦政府关于反腐及经济紧缩问题的全民公决失败后,他没有消极对待,而是在内阁改组后立即通过了一项让多数集团和阶层更易于接受的法案。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其改革意图,而且也缓和了同议会之间的关系。上述这些都为修宪扫除了障碍。
2004年11月哥伦比亚众议院以113票对16票的压倒性优势票数,通过已经参议院通过的一项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国总统任期届满后可以经过选举再任一届。[④]这一修正案的通过将为乌里韦谋求2006年大选连任在法律上铺平了道路。乌里韦能否顺利当选下届总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未来乌里韦政府在国内安全与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但也不排除传统政党对其竞选连任造成一定程度冲击的可能性。
(二)反政府武装与政府的合作程度。一方面,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军内部各派别的分散性,对于能否如期实现完全彻底的遣散对政府也是一个考验。2003年至2004年在实施遣散协议过程中出现的一波三折也多少显示出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虽以要求哥伦比亚政府开放非军事区作为和谈先决条件,但这也许是它们的缓兵之策,因为前政府亦有此先例。如果它们坚持这一先决条件,则和谈解决无果。同样,现政府推行的以军事进攻为主的战略不排除有加剧双方冲突的可能性。但反政府游击队长期以来追求的实现土地改革和国家根本变革的目标没有改变,如果政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土地问题以及实现国民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公正,即使以武力在短期内平息了国内暴力活动,那么实现彻底的国内和平也将是令人怀疑的。
(三)美国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支持。2004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哥伦比亚短暂访问期间,明确支持乌里韦总统的反毒政策,声称将继续支持“哥伦比亚计划”。“哥伦比亚计划”有望将有效期由2005年扩展到2009年,这对于乌里韦政府也应该是一个可期待的好消息。
尽管乌里韦总统取得了未来能够继续执政的优势地位,尽管现在哥伦比亚和平进程出现了某些转机,但是哥伦比亚政府所面临的上述诸多问题,决定着未来和平进程仍不会很平坦。


[①] http//www.co.mofcom.com.cn/column/jmxw 33.xml
[②] http//www.co.mofcom.com.cn/column/jmxw 33.xml
[③] EIU, Country Profile 2004 ,pp.13-14.
[④]  Washington Times Dec, 1,2004.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