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如能与欧盟或美国加强合作,既能各得其所,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也能分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注意力,甚至还可能打消国际社会对中拉关系过密的忧虑。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外交对话到经贸合作,从人文交流到学术互补,中拉双方都表现出增进了解、加深合作的强烈愿望。但是,在国际关系中,任何一对双边关系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如何让中拉关系“更上一层楼”,仍是一个迫切且值得探讨的话题。
中国应扩大对拉美的投资
迄今为止,中拉经贸关系的主体是进出口贸易,即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拉美的初级产品。这一贸易格局符合双方的比较优势原则,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改变。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拉美国家的工业制成品缺乏竞争力,拉美市场委实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一方面,受经济困顿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拉美国家的储蓄率较低,资本积累能力较差,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拉美的重要性。因此,扩大对拉美的投资应该成为中拉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扩大对拉美的直接投资,中国应最大限度地了解拉美国家的投资环境,尤其要深刻领会与投资有关的各项法规。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力求尽可能多地雇佣当地工人、技术员和管理人员,努力提高“本土化”程度。
将“三角关系”引入中拉合作机制
“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是一些西班牙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西班牙可以发挥其特殊优势,以助一臂之力。例如,2005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发表的联合公报指出,双方表达了将在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地区加强合作的坚定意愿。这一意愿既符合西班牙的外交政策目标,也符合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既有利于中拉关系的发展,也能推动中国与西班牙的关系,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除西班牙以外,我们还可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合作,建立一种符合各方利益的中国—欧盟—拉美“三角关系”。早在1999年,欧盟就与拉美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中国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还应努力寻求与美国的合作,在中国—美国—拉美三方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良性合作关系。诚然,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和媒体对中拉关系的发展感到不安,偏狭与短见不绝于耳。但是,如果我们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借助美国的一些优势,与其共同开发拉美市场,“美国因素”对中拉关系的不良影响或许会有所减少。
总之,中国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如能与欧盟或美国加强合作,既能各得其所,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也能分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注意力,甚至还可能打消国际社会对中拉关系过密的忧虑。
加强中国与拉美的相互认知
古今中外,发展国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加强相互了解,中拉关系亦然。不过,由于两地相距遥远,文化差异明显,语言障碍大,拉美人对中国的了解相对肤浅,中国人对拉美同样所知不多。部分拉美人还因为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对中拉关系的发展有所偏见。例如,笔者认识的一位阿根廷学者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因此中国已离开了“第三世界阵营”,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在他看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已不再是南南关系,而是南北关系。
太平洋不可能消失,因此地理因素对相互了解的制约将是永恒的。中国与拉美的文化差异虽能缩小,但不可能完全趋同,因此文化差异也是难以克服的。中国人不可能改说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拉美人也不可能改说汉语,因此语言上的障碍也将是永远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因无法克服地理、文化和语言上的“鸿沟”而听之任之。为了强化拉美人对中国的认知,我们必须“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外交和媒体的重要作用。例如,中国驻拉美国家的使馆应多组织一些介绍中国、宣传中国文化的活动,我们的出版社等媒体应该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出版介绍中国的书刊。
当然,加强相互认知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且,相互认知不能仅仅指望一方努力,而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