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国内拉美研究>正文
以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促中拉关系发展
作者:韩琦时间:2013-02-01 00:00:0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随着中拉关系的不断深入,知识瓶颈和人才瓶颈的问题日益凸显。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学科分割状态,尤其是外语学习与其他专业的学习相分割,导致我国至今未能形成“区域研究”这一学科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研究”的人才培养。

 

 

自2008年《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发表以来,中拉经贸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中国与拉美在其他方面的关系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随着中拉关系的不断深入,知识瓶颈和人才瓶颈的问题日益凸显。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学科分割状态,尤其是外语学习与其他专业的学习相分割,导致我国至今未能形成“区域研究”这一学科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研究”的人才培养。如何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我们不妨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在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上做文章。

    经验一:国家巨额投入

    出于地缘政治和经贸发展的需要,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高度重视对拉美地区的研究和教学。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取代欧洲成为拉美贸易和投资的主要伙伴,加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以及柯立芝总统外交政策的转变,美国对拉美的兴趣浓厚起来,大学有关拉美的课程也增加了3倍。

    1958年,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案》经其国会通过,美国教育部直接向20所大学的拉美研究中心提供经费,并有300个奖学金名额分配给了拉美研究。此外,肯尼迪政府提出了所谓“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对拉美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美国财团也开始向拉美研究注入资金。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中作为“区域研究”的拉美研究出现了惊人的兴盛景象,先后有100多个拉美研究中心建立起来,专业研究人员增加了6倍以上。此后,美国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拉美研究和教学支持一直持续不断。

    经验二:教育体制灵活

    由于拉美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美国各拉美研究中心的教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系科,教师们在完成各自单位任务的同时,参加中心的教学和研究活动。这些教师除了来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系外,还主要来自社会科学的六大系科,即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教师们一般被分成“核心研究人员”和“联系研究人员”,中心对不同身份的教师在工作量上会作出相应规定。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的拉美研究中心既是教学中心也是科研中心,它们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这些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要求学生:一是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要过关;二是具备有关拉美的专业知识;三是要有到拉美国家实地考察的体验。这些要求体现在为学生设置的课程和颁发的文凭中。课程一般分为三大模块,即语言模块、拉美专业知识和论文模块、实地考察实习模块。美国大学拉美文凭的颁发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授予区域研究的学位;第二种是与特定专题学位相联系的区域研究学位,如研究与拉美相关的教育、商业、公共卫生等问题,以此获得区域研究学位;第三种是在学生获得各专业学位的同时颁发拉美研究的特别证书;第四种是在各个专修学科中把拉美区域研究作为辅修学科,这种方法主要在大学本科生中实行。

    因此,按照上述要求培养产出的基本均是适应在拉美工作的专业人才或拉美问题的专家,从而有效满足了美国的国家战略需求,为美国发展与拉美地区的关系提供了急需的知识和人才储备。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世界文明与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12期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