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媒体评论>正文
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重履责 建机制
作者:刘丽娜 施蓉时间:2010-06-28 00:00:00来源:新华网

 

6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这是与会各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图表: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闭幕 新华社发

 

 新华网多伦多6月27日电(记者刘丽娜 施蓉) 在当代世界经济关系中,27日闭幕的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将会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节点。作为二十国集团被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后的首次会议,此次峰会的成果令人鼓舞。

但同时也应看到,要确保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新计划落到实处,一个规范、合理、高效的机制不可或缺。如何加强机制建设,完成从国际金融危机“救火队”到世界经济协调常设机构的角色转换,二十国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履责确保成果

本次峰会是在世界经济脆弱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领导人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履责,是本次峰会的核心要义所在,确保了本次峰会取得成果,证明了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在世界经济中的协调能力。

会议召开之前,舆论热议各成员国的分歧,许多人怀疑二十国集团峰会继续存在的可能性,甚至预言多伦多峰会将不欢而散。

但实际情况是,多伦多峰会确定了增长的主调,信守并履行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和金融监管改革等主要日程,在发达国家削减财政赤字、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改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时间表,并强调了二十国集团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和加强经济复苏。

会议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强调采取下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范洛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伦多峰会上,履责比做出新承诺更重要。

在下一次二十国集团峰会东道国韩国总统李明博看来,多伦多峰会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忠实地履行前几次峰会的承诺。这也是二十国集团保持合法性和发展势头的动能所在。

新机制新作用

从当代世界经济关系协调的历史来看,多伦多峰会实现了从八国集团向二十国集团的转换,强调要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框架下协调各主要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的运作。这一转变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

二十国集团峰会问世之前,世界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在世界经济三大组织的框架下运行。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负责协调国际间的贸易流、资金流和支持发展援助。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美国为核心、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协调模式开始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此时诞生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因俄罗斯加入演变为八国集团)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国际经济协调中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权重的增加,原有的治理结构已经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八国集团协调世界经济的能力日渐式微。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的转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当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之后于2009年4月和9月分别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峰会。

在匹兹堡会议上,二十国集团峰会被宣布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这标志着承认发展中国家力量、强调合作共赢的世界经济协调新机制的诞生。

夯实合作前景

在前三次峰会举行时,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危机,各国强调协同应对全球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的发展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新因素的出现,二十国集团成员各自面对的情况发生了不同变化,出现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这是本次会议面临的协调难题。

美国依然认为当务之急还是“促就业、保增长”;为财政赤字所困的欧洲则不得不开始“削债务、渡危机”;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认为保持经济复苏的势头仍是首要任务。

因此,有分析认为,本次峰会上不同成员国合作的政治意愿有所下降。正是为适应这一变化,多伦多峰会为各国留下了按照各自节奏采取“有差别与酌情而定的”经济政策空间。

不过,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并未动摇。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伦多峰会上所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十分突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

在推动二十国集团机制化方面,多伦多峰会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决定第六次峰会将于2011年在法国举办,2012年峰会将在墨西哥举办。在未来几次峰会举办国中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身影。在今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必将发挥更大的影响。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