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媒体评论>正文
在建设与回望之间——秘鲁访问侧记(下)
作者:时间:2010-12-31 16:36:18来源:人民日报
秘鲁首都利马被沙漠包围,由于安第斯山脉分隔了太平洋暖流与亚马孙平原,这里常年无雨,也被称为“无雨之城”。利马因里马克河而得名,里马克是神,据说以前在这里有一尊大神像,当人们朝拜时,藏在神像里面的僧人就大声说话,人们以为神像在同他们谈话,于是人们便用神的名称来命名这个地方,意为“会讲话的神”。秘鲁与中国时差13个小时,与我们昼夜颠倒,然而却与中国有着许多亲缘与认同。传说秘鲁人早年来自亚洲,与中国人有着血缘关系,而许多中国人第一次来到秘鲁首都利马,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仿佛回到中国。在利马,时时可见与我们相似的中国面孔,秘鲁《商报》社社长胡戈·古拉·阿第卡介绍说,利马人口800多万,其中华侨华人就有100多万,占秘鲁华侨华人总数的60%—70%据史料载,华人到达秘鲁的时间同到达美国加州的时间差不多,约在19世纪中叶。第一批契约华工到达秘鲁是在1849年,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上,这是一件屈辱的事情。鸦片战争后,由于黑奴贸易的废除,美洲苦力资源出现危机,西方殖民者从东南亚热带种植园的实践得出结论,“黄奴”吃苦耐劳。他们在我国东南沿海口岸尤其是广州、福建等地非法掠夺华工运输到美洲特别是拉丁美洲。这段苦力贸易史,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达到高潮,光绪后期才逐渐消失,在这25年左右的时间里,大约有10万名契约华工到达秘鲁,从事开荒、开矿、筑路等重体力劳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大开,中国人再度掀起赴秘鲁“淘金”的热潮,而与百余年前不同的是,在秘鲁的称呼中,中国人已由昔日贬义的Macaco(猴子,难看、愚蠢之意)变为今日褒扬亲昵的Paismo(老乡)。中国人地位提升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这是秘鲁华侨华人的一致观点。2009年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加坡会见秘鲁总统加西亚时指出,中秘两国人民在长期友好交往中结下了深厚友谊。阿第卡说:“在秘鲁,做一个中国人,是一件挺骄傲挺神气的事儿,勤奋智慧的中国人在这里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获取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尊重。”秘鲁的不少社区,都会听到华人参政的事例,有华裔议员、将军、部长甚至总理。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片,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已经是秘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秘鲁前总统藤森就曾经以“华裔,亚裔”的口号获取众多选票。“中国文化正在以莫大的影响力与秘鲁文化相融相生,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Chifa这个由汉语‘吃饭’演绎而来的词,在秘鲁已成为‘中国餐馆’的代名词。”阿第卡笑着说。尽管城市建设的步伐没有中国快,秘鲁人对历史的回望举目皆是。在利马老城繁华的市中心内,阿第卡带领我们参观了《商报》报社——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石头大厦。1821年,秘鲁驱逐了西班牙殖民者,获得独立。1839年,在民族主义的政治热情下,《商报》应运而生,并成为秘鲁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在盈溢着油墨之香的资料室,我们看到了《商报》的第一张办公桌、第一台印刷机、第一台制版机,以及171年来的每一份报纸原件。报纸装帧厚重、倚墙而立,朴素的纸张仿佛有了生命,翻阅墨香就像翻阅百余年秘鲁的民族历史和国家命运,令人陡生敬畏。秘鲁是本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故乡,略萨1936年出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是20世纪60年代异军突起的拉美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获奖对于整个世界文学来说也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略萨同他出生的城市一样,是用火山和荒漠写作的作家,他的文字像喷薄而出的火山烈焰,又像大漠中冷峻凛冽的流沙,他曾经说“我的国家既让我生气又让我悲伤”,而不论略萨怎样看待他的祖国,秘鲁人却时时为略萨这个名字倍感荣耀。在利马街头,随处可见略萨的巨幅画像,这些画像悬挂在利马最高最大的楼房之外,俨然是利马的城市标志。略萨近年选择常住巴黎,而他的故乡却执着地以罕见的宽容为他骄傲,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