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向绿色经济的过渡重新定义了巴西的发展方向。但摆脱目前专注于出口原材料或商品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需要结构性改革,而巴西国家监管架构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巴西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森林。但巴西同样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发达国家所面对的高度城市化、废弃物和工业污染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森林砍伐和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财力人力远超过政府的能力,并对巴西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提出的旨在 “改善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绿色经济解决方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绿色经济政策更看重包括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在内的“本地行为”。其主要原则是:环境政策不应被看作由国家机构施加的限制或激进的环保压力,而是在中长期降低生产成本过程中的创新机遇。
当前状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西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成为新兴市场中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的例子。目前巴西在原材料出口、天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方面越来越专业化。然而,收益最好的经济活动也是碳排放密集同时有潜在污染可能的活动。
这种影响并非仅限于环境层面。从社会角度来看,建立在开发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具有很强的排斥性,其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退化会影响到贫困人口。在农村,穷人可能会被剥夺其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此外,在以开采和出口为导向的工业中心,涉及穷人的住房基础设施和相应的卫生条件并没有随发展而改善。
最突出的问题是消费行为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生态考量会贯穿在购买决策中。对环保认证的日益关注与要求是一个坚定的趋势,并一直延伸到越来越多的产品和部门。公共采购政策正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开发和推广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工具,这肯定会影响供应链的动态变化。
创新:绿色经济的关键
绿色经济的实现需要新的产品、生产方法和市场结构,其关键是创新。巴西工业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对环境问题关注较高的企业是最有可能采取创新的企业。应多扶持“可持续企业”,因为关心未来的公司往往更负责任。“可持续竞争力”并不取决于行业的性质而是其吸收新技术的能力。
向绿色经济的过渡需要公共部门的积极参与,并在不同层次实施监管,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财政和货币)、监管/行业和融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对于巴西的现状来说十分重要。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管理的影响可以积极也可以消极。不断上涨的利率缩短了决策的时间跨度,有利于那些短期回报率高但从长远看有害的项目。近期巴西的利率下调为延长有关投资分析的时间创建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人们放弃掠夺性使用自然资源的模式,更加重视如可持续林业和渔业管理等具有长期经济回报的产业。
在财政问题层面上,巴西不断扩大的基础设施部门预算和环境治理与保护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没有得到后续用以恢复环境的投资。尤为令人担心的是,交通基础设施扩建支出增加了四倍,而道路建设是砍伐森林的主因之一。
实施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但在巴西很少使用经济惩罚手段限制破坏性活动,而更强调对特定行业在特定情况下的积极奖励措施。建立更有效的“污染者付费”机制非常必要,即以对生产活动中的生态足迹(生态成本)的计算代替之前的传统税收,同时辅之以财政政策和环境监管。
环境监管与融资
绿色经济中环境监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采用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达到“外部性内部化”,即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产品必须将环境外部性计算在产品定价上。要做到这一点阻力非常大,人们常常认为以外部定价会降低出口的竞争力,损害经济增长和就业。但污染和其他外部成本造成的具体可见的危害才会在长远上削弱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而强调经济的外部性影响会使集体利益的实现更加平衡。
目前巴西的国家环境管理仍然是“指挥和控制”模式。尽管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较为先进,但仍不尽如人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的缺乏、大规模贫困的持续存在以及导致环境恶化的消费模式。环境因素仍然没有真正融入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信息缺乏也使环境恶化问题更加复杂化。
金融机构有能力通过信贷分配等手段影响政策决策,引导对社会负责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其贷款流程中加入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业务要求。这一过程可以是自愿的,也可能牵涉到政策和法律手段。将环境责任纳入融资原则有利于贷款人,因为这大大降低了未来的风险。
融资业务的可持续性标准的要求,在国际上最突出的举措是“赤道原则”,即建立发放贷款的最低标准,以确保获资助的项目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开发。在巴西,联邦政府于1995年推出了“绿色协议”,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参与者包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BNDES)与巴西银行(BB)。除了法律规定外,银行与监管机构和非政府环保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也至关重要。
结论和建议
向绿色经济的过渡重新定义了巴西的发展方向。但摆脱目前专注于出口原材料或商品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需要结构性改革,而巴西国家监管架构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这包括通过实施污染者付费原则使“外部性内部化”;重新定向采购政策,着重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制定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考虑;重新定位宏观经济政策的原则,强调质而不是量的增长。只有这样,巴西才能够通过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价值提升。
公司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行为,在基本的法律责任之外承担更多环境责任。为了促进向绿色经济的过渡,我们需要制定新的可持续性标准,增强企业行动环境后果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并使用此信息来指导决策者、投资者、供应商和消费者的选择。
(作者单位: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UFRJ)经济研究所、国家科学与技术公共政策、战略和发展研究所(INCT PPED);郑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