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巴西玛瑙斯自贸区的格力空调厂房。在空调产业方面,中国技术在巴西享有盛誉。
本报记者 颜欢 摄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简称拉加经委会)日前发布《推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报告。该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巴西、秘鲁、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02年到2012年间,中拉贸易额增长了20倍,从120亿美元跨越到2500亿美元,受中国经济强势推动,拉美地区出口在此期间增长了25倍。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大豆、铁矿石等大宗产品,已占有关国家外汇收入的80%以上。
来自阿根廷、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国的最新消息也表明,2014年,拉美农产品和资源类大宗商品对华出口可望持续增加。
中国有望成为拉美第二大进口国
2014年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关键年,巴西将承办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拉合作论坛的启动也在紧张筹备中。作为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经济转型形成的消费动力以及庞大的市场和强劲的初级产品进口需求,将为推动拉美对华出口、保持拉美经济增长活力作出重要贡献。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副主席弗朗西斯科·奥斯瓦尔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改革措施让拉美对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有了新的期待。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在调整中创新,国有企业的渐进式改革,让中国经济大环境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中拉贸易领域必将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今年中拉贸易继续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农产品、机械电子产品、能源、矿产等仍是未来中拉贸易的重点。瓦加斯基金会农业经济研究员伊格内斯·洛佩斯告诉本报记者,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是目前巴西外贸部的着力点。
拉加经委会的报告对中拉贸易的前景也相当乐观。报告认为,如果中国对拉美产品需求保持近3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将在2016年超越欧盟,成为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进口国,中拉贸易额有望达到4000亿美元的规模。
拉美经济调整可能影响中国出口
2013年,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拉美主要国家的大宗商品出口受挫,使拉美经济转型更为紧迫。相关专家建议,中国在未来一两年内,应紧密关注巴西、阿根廷等国国内形势变化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巴西里约联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莱昂纳多·瓦伦特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由此引发的美元升值和外资回归发达经济体,将对巴西等国的通胀水平和经济政策产生明显影响。
近10多年来,中国工业制成品等产品对拉美国家的出口持续增加。哥斯达黎加《民族报》去年12月初刊文称,哥中自贸协定2011年生效以来,圣诞节、新年等节庆期间需求量猛增的儿童玩具等商品的价格不升反降,这有助于哥控制通胀。
但是,中国部分出口商品对一些国家的传统产业构成竞争。巴西、阿根廷等国在着力推动出口的同时,对进口工业制成品有所限制。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屡受打击。巴西贸易保护局自去年7月初宣布对我陶瓷餐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又于日前启动了新一轮瓷器反倾销调查。据统计,此案件涉案金额超7000万美元,共有千余家中国陶瓷企业受波及,可能被迫退出巴西市场。
据记者了解,仅2013年12月期间,拉美国家特别是巴西、阿根廷两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多达10余起,涵盖轮胎、陶瓷和钢板等不少工业制成品。
投资与贸易两个轮子一起转
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中拉贸易的问题是在双边贸易进入更高阶段出现的,反映了双方产业结构的问题。2014年,继续扩大互补性,减少同类产品竞争的摩擦是关键所在。中方需扩大投资领域,助力拉美产业水平提升。而拉美应逐步适应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提升竞争力。
中拉经贸合作,投资与贸易两个轮子应一起转。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对拉美的投资有十分广阔的未来,在新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国投资者应该“有新的尝试”,寻找新的投资目的国和新领域,可以更多地投资服务业,加强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她指出,新能源开发是拉美近年来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在欧美遇阻的中国光伏企业目前在智利、乌拉圭、厄瓜多尔进展顺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都是拉美需要的。”
近年来,中拉合作正突破能源、纺织业等传统领域,走向通信、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高新科技领域。这不仅化解了经济上过分依赖美欧的风险,同时有助于减少双方贸易摩擦。随着拉美太平洋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性一体化组织的快速成长,中国与拉美经贸互动的深度、广度和频度也不断推向新水平。
拉加经委会国际贸易和一体化中心主任奥斯瓦尔多对本报记者说,拉美地区期待更多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民企运作灵活,有利于带动拉美产业升级。奥斯瓦尔多认为,2014年,随着中拉经济转型力度的加大,双方势必将加强在高科技产品研发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交流,这也是未来几年中拉经贸合作的新方向。
(本报里约热内卢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