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落中国的消息传来,喜悦之余,如何办好本届冬奥会,尤其是如何更好实现“奥运”与“经济”的结合,成为主办方面临的一大挑战。
事实上,不仅是本届冬奥会,每届夏季、冬季奥运会及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举办时,都会面临“经济题”,那么这些在未来将与中国同样面临挑战的国家,又是如何破解这道“经济题”呢?
现在,距离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只剩下不到1年的时间。里约奥运测试赛在按部就班地顺利举行,国际奥委会和巴西都对外表示对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信心满满。
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8月12日结束了对里约奥运会的第九次也是倒数第二次的考察。委员会主席纳瓦勒·穆塔瓦基勒表示,在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之后,里约应为奥运测试赛的顺利展开感到自豪。另据美国《国际财经时报》报道,8月6日里约市长派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里约奥运会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中,相关奥运项目的建设在预算之内进行,奥运场馆、奥运村及中央奥林匹克体育场等设施已接近竣工。
然而,巴西政府的“自信”始终无法平息外界的批评。场馆建设方面,鉴于此前巴西官方对2014年世界杯足球场的建设进度也曾信心满满,但直到世界杯开幕前几天仍有部分设施未完工的事实,人们质疑定于2016年竣工的某些设施届时是否可以真正投入使用。
预算方面也引起了一些巴西民众的不满。据报道,2014年1月,里约提出2016年奥运会筹办预算为29.3亿美元,截止到2014年5月,该预算已飙升至132亿美元,并且只有10%的奥运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物价飞涨、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攀升使部分巴西民众指责政府不顾民生好大喜功,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就因有可能发生抗议示威而不得不更改路线。
更令人忧心的还有巴西当下的经济状况。随着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汇率近来直线下跌,经济状况不佳导致巴西大幅缩减公共开支,而巴西石油腐败案也在持续发酵,奥运筹备的背景并不乐观。一些媒体对此冷嘲热讽,称连世界杯都救不了巴西经济,更遑论奥运会了,断言“奥运经济”救不了巴西。
考验巴西政府
眼下经济不振的巴西急需像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强心针。2014年世界杯并未给巴西带来预期的刺激作用,明年的奥运会能否不负众望呢?
2009年里约与马德里、东京以及芝加哥竞争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巴西体育部曾经公布一项研究报告,称举办奥运会可以为巴西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吸引510亿美元外来投资,不仅将拉动里约经济增长,其外延效应将惠及巴西各地。
然而,主办一届奥运会,不仅需要憧憬和热情,更需要高效务实的组织能力、充足的资金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三点巴西几乎都不具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谢文泽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现在正是考验巴西政府对吸引投资、服务贸易、拉动内需三大领域的带动作用的时候,如果政府功能发挥出色,那么预算的投入是可以收回的,还可以实现盈利。”实际上,2014年巴西世界杯没能实现推动巴西经济增长的预期,与其政府职能发挥的不尽如人意不无关系。
关注长期收益
谢文泽表示,里约奥运会的盈亏计算应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主要包括门票、广告、转播、旅游等收入,但由于里约甚至巴西全国目前的经济和治安状况不尽如人意,能否成功组织并举办奥运赛事、能否吸引足够量的游客前往观看赛事不好保证。间接收益指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发挥刺激巴西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间接收益能够实现,那么目前的投入就物有所值了,但间接收益能否实现,能带给巴西经济多大的刺激作用就要看奥运场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吸引多少投资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岳云霞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说,奥运会能带来的短期盈利普遍很少,连中国成功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也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的。但通过筹办奥运会,可以使主办国的主办城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向世界展现该国的风貌,吸引外资和游客,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这些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和促进作用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现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已经让里约市民尝到了甜头。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筹备期间曾暴发大规模游行示威不同,在里约奥运会筹备期间,一切平稳进行,民众对此并无太多反对意见。原因正如里约奥组委副执行官格里内日前所言,奥运会让里约市民真切感受到福利,“最新一次民调显示,里约市民有67%支持举办奥运会,人们正在见证和感受奥运带来的福利,比如已经部分开通的快速公交线,就为郊区民众每天出行平均节省了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