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坛>专家访谈>正文
深化中拉党际交往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时间:2007-03-29 00:00:0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深化中拉党际交往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访中联部五局局长王华
记者:王局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与拉美地区政党交往的主要情况。
王华: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是中国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拉关系的快速稳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拉美地区政党的交往也空前活跃,每年都有数十个拉美国家的政党代表团应我党邀请访华,我党也应邀派出近十个不同级别的代表团访问拉美。迄今,我党同拉美地区近30个国家的80多个政党有着较为密切的友好往来。其中,既有执政党,也有参政党和主要在野党。此外,我党还与社会党国际拉美和加勒比委员会、美洲基督教民主组织、拉美政党常设大会、圣保罗论坛等地区政党多边组织建立并保持了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中拉党际交往领域不断拓宽,交往内涵不断深化,双方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记者:请问,中国共产党发展与拉美政党关系的原则、目的和宗旨是什么?
王华:我党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坚持以下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对拉美政党的交往同样坚持上述原则,我们同拉美任何政党的交往都是双方自愿自主的,无论对方是执政党、参政党,还是在野党,也不管是大党还是小党,不计较意识形态差异,彼此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我党同拉美政党交往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了解,加深互信,扩大共识,促进合作,努力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根本宗旨就是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记者:近年来中拉政党交往有什么重要特点?
王华:总的来看,近年来,中拉党际交往空间不断拓展,交往内涵不断深化,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交往面不断拓宽,接触范围越来越广泛,彼此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二是党际高层交往日益增多,增强了双边政治互信,扩大了双方共识。三是深入交流,广泛探讨,加强了治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四是重视注入经济因素,“以政带经,以经促政”,党际交往实效性增强。五是加强了党际交往中的外宣工作,增进了拉美人民对我国的正面了解,扩大了我党的影响。
记者:不断深化中拉党际交往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华:开展对拉政党工作是我国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我们在开展对拉政党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服务,注意处理好外交与内政的关联关系。不断深化中拉党际交往,为我国内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现已成为我们开展对拉政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上面谈到的近年来中拉党际交往的几个特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开展对拉党际交往工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首先,不断深化对拉党际交往可以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地区环境,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党际交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交往对象既可以是政党,也可以是政治组织,既可以是政党领袖,也可以是重要政治人物。近年来,我们在对拉政党交往工作中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拓宽了交往视野,扩大了交往面,不仅同拉美各建交国的政党发展关系,还积极探索同拉美未建交国政党发展关系;不仅重视同拉美一些左翼和中左翼政党发展关系,还重视同地区一些右翼和中右翼政党发展关系;不仅重视同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发展关系,还重视同各国重要在野党发展关系;不仅重视同政党进行交往,还重视同政党和政治组织进行交往;不仅重视同政党领导人进行交往,也注意同这些党的议员和下属机构建立联系。自2000年以来,拉美国家政党和地区政党组织已有130多个代表团访华。迄今,中国共产党在拉美的政党关系已涵盖了拉美各种政治倾向的绝大多数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及地区政党组织。通过中拉政党间的广泛接触,增进了拉美各国政党、政要、政治组织对我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赢得了拉美国家人民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通过交往,我们还结交了一大批拉美政界的朋友。拉美多数政党组织松散,领导个人的作用很重要,党的领袖举足轻重。特别是近年来拉美一些传统政党日渐衰落,新兴政党异军突起,一批政治新秀开始崭露头角。我们充分利用政党外交做人的工作的优势,既保持了与一批老朋友的密切关系,又系统地开展了对青年政治家的工作。近20年来,拉美有16位总统(如智利前总统拉戈斯、巴西总统卢拉、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秘鲁总统加西亚等)当选前曾作为党宾访华。2006年,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代表团、萨尔瓦多民族解放阵线干部考察团、墨西哥劳动党青年干部考察团、多米尼加执政联盟三党干部考察团、智利争取民主党干部考察团等先后40人次访华。中国之行使他们加深了对我国情的了解,增进了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近年来,我们尤其重视同拉美国家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交往,特别是高层交往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共产党同拉美21个建交国中的16个国家的执政党保持或建立了联系。来访的拉美执政党或参政党代表团成员大多兼任了政府要职。自1990年起,我中央领导人也开始率代表团访问拉美。迄今,已有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率党的代表团出访拉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同时也是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开展与拉美国家执政党的高层交往,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和双边关系问题进行直接沟通,有助于双方从政治高度和战略全局把握国家关系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减少歧见,增信释疑,增强双边政治互信;有助于就重大国际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加强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此外,在近年来的中拉党际交往中我们还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采取灵活的方式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针对拉美人民普遍对我缺乏了解,地区涉台斗争任务较重,“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存在较多等特点,外宣工作以涉台及西藏问题为重点,同时注意加强对我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外交理念及国情、民情的宣传。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多边场合和单边场合加强正面宣传。例如,2006年3月,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在出席由墨西哥劳动党主办的“政党与新社会”研讨会期间,抓住机会向与会各国代表着重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就涉台问题做工作。在与会未建交国代表推动下,研讨会连续第二年通过决议,承诺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所做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在联络工作中还有针对性地为代表团成员提供一些有关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外文宣传材料,也取得较好效果。
    其次,通过不断深化中拉党际交往,可以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政党间的交往内涵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双方可以就广泛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中拉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领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双方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拉美左翼力量的不断发展,中拉政党间就治党、治国理政经验进行交流的意愿增强,共同语言也增多。例如,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拉美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GDP增长迅速,到70年代末,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然而,在此之后,即从80年代起,由于偏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城乡发展之间、地区发展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经济增长同环境资源之间的诸种关系,从而在拉美国家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些列问题,出现了特有的“拉美现象”。我国当前的人均GDP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国家处于相同水平,从当前来看,我国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与“拉美现象”相类似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拉美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启示。另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很多国家开始对新自由主义改革政策进行反思,并纷纷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例如,智利、巴西、阿根廷等中左翼政府普遍推行对新自由主义改良的政策,委内瑞拉则提出要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拉美国家对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对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拉美各国政党在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也有许多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之处。当前,拉美地区政党政治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传统政党日渐衰落,新兴政党异军突起;社会运动非常活跃,民众主义政治和民粹主义政治特点明显;政党的选举功能日益突出,政党联盟政治日益普遍等等。特别是像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这样一个曾经执政长达70年的老党,继2000年大选失利后,在2006年的大选中不仅未能东山再起,民意支持率反而进一步下降,这是“拉美现象”在政治上的突出反映,其根本原因值得认真分析研究。拉美各国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古巴共产党重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等;委内瑞拉查韦斯总统要将所有支持他的政治力量建设成统一的执政党———社会主义统一党。这些情况也同样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借鉴。
第三,通过深化中拉党际交往,可以直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拉美许多政党及其政要与经贸企业和财团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政党领导人都是商业界很有影响的人物。我国的许多企业则希望通过政党对外交往这一重要渠道拓展国外市场,开展经贸合作。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党际交往渠道促进我国内企业同拉美企业建立联系和获取有关项目的信息,还可以为国内各地方省市的对外经贸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根据中央对拉美经贸工作的总体设想,我们通过政党渠道牵线搭桥,推动我国各类企业和地方省市积极开展对拉美的经贸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例如,在安排吉林、广东、山东、上海、湖南、北京、海南等省市委领导出访拉美时,利用党际交往的渠道有效地开辟和扩大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领域,同巴西、古巴、智利、乌拉圭等国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并促成了一些合作项目。显然,党际交往中通过注入经济因素,推动了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以政带经”的作用。同时,经济因素的注入,也使得党际交往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又反过来促进了政治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以经促政”的效果。
记者:最后,请您展望一下中拉政党交往的前景。
王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要求世界各国加强政治对话,而政党的交往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世界各国政党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交往是时代的需要,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新时期,随着中拉关系的全面、快速发展,中拉政党交往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中拉党际交往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拉美各国政党的共同愿望和心声。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意与我党发展关系的拉美政党和政治组织积极开展合作与往来。通过加强党际交往进一步增进中国同拉美各国彼此的了解,加深中国人民同拉美各国人民的友谊,增进中国同拉美各国的政治互信,促进中拉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关系。我们更愿意与拉美各国政党、政要和政治家们分享和借鉴我们彼此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因此,通过中拉政党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和拉美各国政党的交往将继续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拉政党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本报特约记者吴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3-29第5版)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