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和拉美的选择
作者:武晓琦时间:2012-05-09 00:00:00来源:
2012年5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国际问题)在北京新闻大厦隆重召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品牌之一、中国唯一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问题年度国际论坛,本论坛从2005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此次年度论坛的主题是“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的选择”。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联合承办,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支持。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机关的相关负责人,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大使及使馆官员,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作为多年来的一个拉美研究学术成果的国际性发布平台,这次大会发布了三项重要成果:一是OECD发展中心与联合国拉美经委会(ECLAC)联合撰写的年度报告《2012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面向发展的国家转型》(中文版);二是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撰写的2012年经济和发展报告《面向发展:推动拉丁美洲金融服务的可获性》(中文版);三是郑秉文主编的2012年专题报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此外,会上还发布了吴白乙主编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1-2012)》。
 
     
(点击图片进入内容介绍)
 
一 保持经济增长活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九、十届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恩里克·加西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和著名经济学家刘世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主任马利奥·佩斯尼,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李宝荣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并做了演讲。拉美所所长郑秉文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成思危先生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飞跃性进步,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4277美元,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经济如何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既是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需要,也是中国能够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保证。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趋势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实现上述目标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都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更多的复杂因素。关于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他认为,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也很值得我们参考。无论是早期工业化国家,如英美等国;还是后期崛起的国家,如日韩等国,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避免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中国和拉美的智囊机构与国际组织密切合作,为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献计献策。
高全立副院长代表东道主中国社科院做了致辞。在致辞中他说,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各种不确定的变化之中。欧债危机的风险尚未完全消失,欧元区国家的政策调整仍面临较大挑战,其进程难以一帆风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待继续观察;美国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但其力度和可持续性亦需加以关注;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经济迄今所表现出来的增长活力能否持续保持,并且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同样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一合作交流平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刘世锦研究员就“中等收入陷阱”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基于充分的国际比较和理论推导,中国落入拉美国家所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想要如何翻越“高收入之墙”,成为高收入国家。他指出,中国翻越“高墙”,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能否在增速下台阶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高速增长期所积累的财政、金融风险;企业能否适应较低的增长速度环境,逐步改变“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能否随着增速回落而相应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能否形成充分有效的市场环境,在竞争基础上产生一批创新型大企业和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出具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能否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垄断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准入限制,为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能否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加快进城农民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市民的进程,促进农民承包土地在保障权益的前提下优化配置;能否通过改革开放形成适应创新型社会建设需要的大学和科研体系;能否通过促进就业、创业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成长;能否建成适应新阶段发展和创新需要、有效分散和防范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政府能否由增长主导型向公共服务主导型转变。关于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防控风险,我们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防控风险,注意到高速增长期隐含的风险,防止增长速度短期内大幅下滑而引出的风险,预防高速增长后期不确定性加大而引起的投资失误风险;二是转换动力,由低成本要素为主转向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主。他指出,资产泡沫和得到政府支持的大企业垄断是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两大威胁,重点是要解决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国有垄断性大企业与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关系,培育一批民营行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上发挥重要作用。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主席加西亚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CAF-拉美开发银行的发展历程,该组织自成立以来,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由原先的安第斯集团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8个国家,包括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及欧洲。该组织致力于推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缩小与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发展差距,致力于促进地区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发展。加西亚表示,中国科研人员研究“中等收入陷进”及其在拉美的表现,对拉美国家是有积极的启示意义。过去,尽管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拉美国家却忽视了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想要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在教育、基础设施、金融可获性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推出更具建设性的政策措施。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还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实现包容性的增长,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协调发展。加西亚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建立经济战略关系已经成为双方之间的重要议题。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发展方面,中国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借鉴和学习。他希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能够抓住全球新兴经济体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与中国一道共同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主任马利奥·佩斯尼指出,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都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提高国民收入、科技创新、保持更高的竞争力等方面的障碍,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他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暴露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虚假增长的一个典型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即结构性改革的失败和公共部门未能够对经济增长采取持续措施。他还指出,在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与中国的表现都很出色,这得益于好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贸易政策,他希望在发展生产力、制定创新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进一步加强交流,分享政策经验。
中联部于洪君副部长在演讲中谈到,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大成就,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之一将是如何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阶段。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他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拉美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问题、社会模式治理的转轨问题、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问题、区域均衡的发展协调问题等都有一些历史共性,尽管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相距甚远,但是面临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和发展机遇。他希望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智库机构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分享研究和学术创新经验,共同探讨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面向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
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李宝荣的讲话主要围绕近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双方高层领导互访交流加强;第二,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扩大;第三,双方在国际事务上较好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第四,双方民间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拉美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发表主题演讲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恩里克•加西亚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致辞
 
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致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发表演讲
 
OECD发展中心主任马利奥·佩斯尼致辞
 
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李宝荣致辞
 
拉美所所长郑秉文主持论坛开幕式
 
 
 
二 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特点与挑战
本次论坛共分为四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特点与挑战”。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国际贸易和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主持了该单元。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顾问、哥伦比亚财政部前部长、世界银行负责拉美地区事务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列尔莫·佩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对外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燕生、西班牙对外银行新兴市场部首席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三位专家围绕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大国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转型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对上述演讲进行了总结点评。
吉列尔莫·佩里的发言主要围绕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影响。佩里认为,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也对这些国家的某些产业和部门产生较严重的冲击和竞争。佩里从需求的外部性、中拉之间的贸易机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净出口收入和出口制造业的损失、对第三方市场的竞争威胁,以及对美国服务业出口的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佩里的结论是,中国和印度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于其竞争性。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应该努力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通过签订贸易和投资协议,加大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为此他建议,通过健全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并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国民知识技能和研发水平,使商品和服务贸易更具高技术含量,推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自然资源领域向科技知识领域转移。此外,当前要注意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国内消费者的贸易政策,并帮助调整重组那些具有负效应产业部门。
张燕生在其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在增加,面对缺需求、缺信心、缺办法的复苏困境,美欧是否会进入日本式的量化宽松的模式,是人们当前关注的重点之一。过于宽松的全球货币环境对世界未来会产生何种影响,也使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了困惑。尽管如此,张燕生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从外向型发展模式向扩大内需战略与经济国际化战略之间的互动性发展模式转变;由不平衡战略向实现共同富裕,东中西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转变,这意味着要由前30年效率改善型模式向均衡型模式转变;政府职能要从经济建设回归公共服务,实现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放权、让利、轻税、简政,以进一步培育市场经济;从“摸石头过河”,转向基于法制和规则行事;从价格无序竞争转向差异化有序竞争,实现中国企业沿产品价值链向两端转型升级,通过进一步完善研发设计、增值服务环节和综合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在演讲中谈到,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出色表现,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在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困扰之际,新兴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源泉”。未来10年,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58%左右,其中中国将占到3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全球投资的主要来源,并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且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集中。此外,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推进,意味着对原材料的需求仍将不断扩大,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产阶级消费需求提高的拉动作用日渐加大。近年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出口多元化呈下降趋势,出口高度集中,对中国的依赖性加大,中国将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出口的高度集中将不利于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发展。因此,出口多样性将是当前形势下该地区国家的重要选择。
王建业在对上述演讲评论时谈到,在当前变化中的经济环境中,一些拉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尤其是那些与中国在第三方市场中具有竞争性的国家。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将会影响双方的利益。事实上,随着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中国产业结构正面临升级改造的转型。这对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将是一个历史机遇。从过去的实践和未来的前景看,中拉双方的经贸合作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双赢互利的前景也是令人乐观的。
 
第一单元主题为“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特点与挑战”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顾问、哥伦比亚财政部前部长、世界银行负责拉美地区事务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列尔莫·佩里发表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对外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燕生发表演讲
 
西班牙对外银行新兴市场部首席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发表演讲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发表评论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国际贸易和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主持第一单元
 
 
 
三 面向发展:金融服务的可获性
第二单元围绕“面向发展:金融服务可获性”的主题展开。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助理、经济研究室主任柴瑜主持了该单元。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研究员丹尼尔·奥尔特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全球发展中心研究员、德意志银行负责拉美地区事务的前首席经济学家莉莉亚娜·罗哈斯-苏亚雷斯、全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会长周德文、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国际贸易和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等分别就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可获性问题、改善基层金融服务、提高金融可获性等问题分别做了专题演讲。
    丹尼尔·奥尔特加首先介绍了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在促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金融可获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其服务水平依然相对较低,仍存在经营成本较高、灵活性不够、缺乏高端技术、贷款人资格选择难度大等问题。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金融可获性的调查表明,该地区家庭和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的可获性仍处于较低水平。该银行推出的“微金融模式”,旨在为低收入家庭和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灵活性手段和可行性探索,促进该地区的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进而提高该地区家庭的整体福利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和微小企业能够从中获益。
张健华在演讲中表示,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目前中国大中型城市的金融服务品种相对丰富,其覆盖面较广,能较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和中小城市社区仍存在金融服务相对缺乏的现象。近年来,政府通过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在改善农村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不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问题仍较为突出。其原因众多,但从金融业务本身来看,症结还在于未形成竞争性的基层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基层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定价权掌握在供给方手中,因此在造成供给不足的同时,积累了较大的风险;与此同时,客户由于缺乏足够的选择权,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较高价格或较差金融服务。张建华指出,目前在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竞争、改善基层金融服务方面,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入手:首先,为改善基层金融服务放宽市场准入。逐渐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放宽金融业特别是社区型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组建更多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形成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格局;其次,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银行外部性的特点决定一旦银行出现风险,存款人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为此,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防止个别中小银行倒闭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既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生风险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运作的重要保障;第三,正确处理监管、金融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调整金融供给和布局,改善金融服务能力和质量,使其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适应。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可能对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监管部门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加强监管,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使监管与金融服务扩大供给及合理布局相适应。
    莉莉亚娜·罗哈斯-苏亚雷斯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拉丁美洲的金融包容性障碍。她认为,在拉美地区金融包容性的重要性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和企业使用的各种金融服务。可以使其进行跨期消费,可以增加收入和福利分配的资源;二是金融工具允许企业和家庭得到相应的金融保护,使其免受不同性质的潜在冲击(例如失业,自然灾害,疾病等);三是通过作为中介的金融工具使其客户具备提高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为将来需要工作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四是欠发达的金融体系受到歧视,资源流向好的投资机会。罗哈斯-苏阿雷斯最后认为,拉美地区金融包容性的主要障碍主要由四方面因素造成,即宏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机制因素和金融部门的有效性和效率的因素。
周德文的发言主要介绍了温州市金融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状况。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引导民间融资并规范其发展,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此举具有为全国范围金融改革探路的重大意义,有利于今后中国金融改革的全面推进。
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在演讲中表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率的分析,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会显著增加,预计到2017年,可能会超过发达经济体国家之间的贸易。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吸收了全球50%的直接投资。经济危机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当前,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逐渐转向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2/3的中产阶级将来自东亚国家,并将占到全球消费支出的60%以上。在未来的近八年内,亚洲新兴经济体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将引领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将成为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国正取代欧盟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经贸关系仍面临挑战:同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中强化多边举措;提高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间的协调能力;在确定区域优先事项上保持一致性。对中国而言,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直接投资需不断增加多样化;加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策和机制的了解,如劳工和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出口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中拉双方应当加强贸易机制对话,提高卫生动植物检疫协议的透明度,非关税措施需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并通过协商谈判和相应的调解和仲裁机制解决商业纠纷,提高双方的贸易和投资水平。
 
第二单元主题为“面向发展:金融服务可获性”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研究员丹尼尔·奥尔特加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发表演讲
 
全球发展中心研究员、德意志银行负责拉美地区事务的前首席经济学家莉莉亚娜·罗哈斯-苏亚雷斯发表演讲
 
全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会长周德文发表演讲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国际贸易和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发表专题演讲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助理、经济研究室主任柴瑜主持第二单元
 
 
 
四 中等收入陷阱:产业转型的挑战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等收入陷阱:产业转型的挑战”。该单元由OECD发展中心主任马利奥·佩斯尼先生主持。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社会经济研究部主任巴勃罗·桑吉内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文泽博士和助理研究员张勇博士先后做了演讲,浙江外国语学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唐俊博士对该单元进行了评论。
巴勃罗·桑吉内蒂在演讲中分析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他认为,该地区国家之所以长期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结构性改革失败所导致。根据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欠发达国家可以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赶超发达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缩小差距。而拉美国家没有实现这一过程,主要是其在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的自身弱点所致。其他原因还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税收制度不合理、公共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不力;服务业生产率低下,其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国家对国有企业过度保护致其竞争力下降;大量地下经济的存在使税收大量流失。今后,拉美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通过创新政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张平在演讲主要谈到以效率的持续改善推动经济转型。通过对经济结构演进的国际比较,对产业结构演变与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张平认为,一国经济的高增长应和其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相匹配,否则是不可持续的,并由于服务业的规模性改善落后于制造业,都会导致结构性减速。按照恩格尔定律何库兹涅兹定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由需求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引导的,就业逐渐向高效率部门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良性演进。如果就业受到某种阻滞,甚或向低效率部门转移,则会使产业结构的演进非良性的。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产业结构演进应当符合劳动效率原则。但是,后发展国家往往出现了就业向低效率部门转移的倾向,造成非良性的产业结构演进。中国当前的产业演进问题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现代服务业的管制问题和制造业就业能力下降,以及农业补贴导致的更多滞留和公共部门就业激增的问题都是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研究和国内发达城市转型升级的比较,可以得到下述启示:其一,清晰地理解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通过市场化的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调整,而不是重新回到产业干预政策的老路;其二,效率持续改进应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目标。以此推动服务业的贸易水平,并将服务延伸至全国和全球,通过服务业效率的持续改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及服务规模的扩大;其三,保持制造业的优势。重点扩大其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抓住全球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机遇,通过政府引导创新;其四,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实现以“效率持续改进推动转型升级”的目标。
谢文泽主要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他认为,拉美的“初级产品出口繁荣”落后于美国的“工业繁荣”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因素:拉美国家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二是制度因素:增长模式的选择成为制约拉美国家工业化的内源性制度因素。拉美地区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落后于日本的“出口导向工业化”,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尚未完成;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粗放型的特点。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拉美国家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坚定地推动现代工业化进程,避免过早或过度地发展服务业;拉美国家应当努力发展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产业。
张勇认为,来自进口替代的内生缺陷及转型失误导致了拉美“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是拉美国家与东亚国家逐渐拉开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时期,这既与拉美国家前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内生缺陷有关,也与其对该模式转型的历史性延误有关。进口替代工业化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有其自身的明显局限性。一般来说,进口替代模式在工业化初期运行相对顺利,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多种结构性失衡;该模式延续的时间越长,结构性失衡就会不断加剧,甚至酿成结构性发展危机。拉美小国尚可具有依靠单一经济结构发展的可能性,但拉美大国需要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拉美现代化历史表明,经济发展模式的每次转型总是被一场外源性或内生性的经济危机被迫推进。初级产品出口模式延续了60年,而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在拉美地区也延续了50年,两次转型的历史性延误成为拉美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之一。发展中国家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当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即将耗竭时往往会有结构性失衡的信号出现,这时应该适时转变增长方式,不要等到危机集中爆发的时候再做出艰难的衰退式调整,否则会因此付出高昂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唐俊对该单元演讲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论。他认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有关人均GDP增长的数字问题,但其实质不仅是一个增长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以系统的、全面的和发展的思路去看待。未来一段时间内,包括政府管理、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在内的各方面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都将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单元主题为“中等收入陷阱:产业转型的挑战”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社会经济研究部主任巴勃罗·桑吉内蒂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文泽博士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勇博士发表演讲
 
浙江外国语学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唐俊博士发表评论
 
OECD发展中心主任马利奥·佩斯尼主持第三单元
 
 
 
五 面向发展:国家的转型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面向发展:国家的转型”。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顾问赫尔曼·里奥斯主持了该单元。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心美洲区域负责人克里斯琴·道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阿根廷托尔夸托·迪特利亚大学教授、阿根廷前经济部长、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委会前秘书长何塞·路易斯·马奇内阿等,就国家经济转型与政府管理创新等问题进行演讲。
克里斯琴·道登在演讲中谈到国家在改革中的作用。国家要成为更高效的改革工具,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来协调各种方案和项目的规划,采取有利于发展所需要的积极政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包括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和创新等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拉美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恢复公众的信心。此外,稳定的财政政策也是国家转型的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在财政政策方面,要重视加强公民和国家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以恢复公众的信心;建立支持财政政策的中期计划、问责制度以及透明的方案评价等正规机制;在公共服务方面,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分配、教育和社会的公平性,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所有这些举措的关键是公共政策的制定。
张占斌的演讲主要围绕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展开。他认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突出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点,提高城镇化水平第四,以资源价格改革为突破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此基础上,政府管理创新应当抓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调动两个积极性,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空间;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逐渐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格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发展成果社会共享;改革现有的政绩评价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体系。
    何塞·路易斯·马奇内阿的演讲从三个方面展开,商品生产和服务的私有化、资源配置方面政府放松管制和经济自由化、社会保障(养老金、医疗和教育)的民间参与。马奇内阿认为,目前在拉丁美洲国家的转型过程中需要需要进行多领域的改革,包括政府管理、财政政策、教育、基础设施、公平的社会政策、创新等。尽管拉美国家通过使用其新增的出口收入来偿还债务和增加社会开支,但该地区在提高生产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社会公平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创新方面,拉美国家的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东亚国家相比远远落后。马奇内阿还强调了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对国家转型的重要性,拉美国家要提高政策协调能力,国家需要一场深刻的改革,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并增加政府的透明度。该单元还针对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和拉美国家的国家转型的取向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四单元主题为“面向发展:国家的转型”
 
OECD发展中心美洲区域负责人克里斯琴·道登发表演讲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发表演讲
 
阿根廷托尔夸托·迪特利亚大学教授、阿根廷前经济部长、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委会前秘书长何塞·路易斯·马奇内阿发表演讲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助理吴国平研究员发表评论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顾问赫尔曼·里奥斯主持第四单元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助理吴国平主持了会议闭幕式,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恩里克·加西亚作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并高度赞扬了主办单位等各方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所做出的各项努力。
 
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恩里克·加西亚作总结发言
 
在会议主办方举行的晚宴上,第十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做了主旨演讲,全面介绍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他谈到,2012年3月份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国政府将当年的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5%,并着重谈了增长指标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陈佳贵认为,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在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国内经济面临许多矛盾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要超过2011年的水平,客观上有很大难度。他认为,中国目前需要在各方面避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十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出席招待晚宴
 
第十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发表主旨演讲
 
拉美所所长郑秉文主持招待晚宴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与会学者提问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