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拉美所召开“传达落实院2012年创新工程工作交流会精神暨拉美所创新工程交流会”
作者:谌园庭时间:2012-08-20 00:00:00来源:
2012年8月2日至3日,拉美所召开了传达落实院2012年创新工程工作交流会精神暨拉美所创新工程交流会。会议传达了院2012年暑期工作会议精神,首席研究员、执行研究员、研究员助理、业务主办及业务协办分别发言,总结交流了我所创新工程各项目的经验和做法,讨论了创新工程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我所下一步工作方向和目标。
一、传达精神、统一思想
8月2日下午,吴白乙副所长主持全所大会,在会上首先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精神。
拉美所党委书记、所长郑秉文传达了王伟光常务副院长的讲话及院2012年创新工程工作交流会基本情况,并从四个方面对我所创新工程的工作进行了总结:1、创新工程工作的成效。院创新工程取得了空前的成效,本次交流会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创新工程的决心,明确了下一步创新工程的方向。拉美所过去一年的创新工程工作有些曲折,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第二批进入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符合我所的实际。五个子项目的设计促进了我所的科研工作,增加了科研成果的产出。拉美所创新工程评聘工作充分体现了大局意识及和谐氛围。2、创新工程工作的进展。院里完成了创新工程的设计,已有3批29个单位进入创新工程,并成立了新的机构。配套制度逐渐完善,产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成果,加强了对外传播平台,提高了院的管理水平。创新工程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3、对创新工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创新工程的制度也在不断摸索。创新工程是稍纵即逝的难得的机会,大家要有机遇意识;创新工程是个新生事物,大家要有学习精神。在新一轮的创新工程中,力争上个大台阶。4、未来拉美所创新工程工作的着力点是:其一抓科研成果发布会制度,以提高拉美所的社会知名度。其二抓选题,课题选题要重要,有现实意义。其三抓拉美研究报告的成果产出,提高对重大时事的追踪能力。其四,学科建设费和研究室建设费的使用要提高效用,同时也要加强使用的规范性、一致性。
王立峰副所长就创新工程与管理强所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当前改革创新的形势。近几年来,从全国各行各业来看都在讲改革创新,这是大势所趋,不改革就会走进死胡同,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和进步。2008年7月,院召开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经过2009年、2010年两年的努力,我院各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启动创新工程奠定了基础。2011年我院启动了创新工程,到现在已实施一年多,一年多来创新工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每位职工不同成度地得到了实惠,大家有目共睹。目前我院的创新工程进入关键时期,大家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创新工程深入发展。2、创新工程与管理强所的关系。我院实施创新工程,是着力改革体制机制,着力进行学科体系、科研组织、科研管理、科研手段、用人制度的创新,着力进行学术观点与理论创新。管理强所是要求我们与改革创新的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不断改革旧体制的弊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用新组织、新办法、新制度来推进我们的工作,出人才,出成果,出精品。创新工程与管理强所的目标是一致的,创新工程是管理强所的突破口,是管理强所的改革和探索,管理强所是推动创新工程的基础,只有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能促进创新工程的深入发展,使所里的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3、以创新工程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我所的管理制度。一年来,院里创新工程下发了部分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这些政策、制度为我所的科研、行政后勤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管理强所一靠政策,二靠制度,三靠管理的人。我们要把握创新工程的政策,不断建立和完善我所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好院里的制度与所里制度的衔接,跟上院里改革创新的节奏。4、要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施创新工程,推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素质、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学好文件,吃透精神,提高对创新工程和管理强所的认识。二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三是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高校先后成立了研究拉美的院(所),在全国研究拉美的机构我们不在是唯一,他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已摆出了与我竞争的架势,如果不努力,我们拉美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殿堂很难保住,引进人才也会雪上加霜。因此,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四是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管理岗位的同志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能手。专业岗位的同志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
所长助理柴瑜在会上给大家解读了院最新下发的创新工程文件精神,以及创新工程课题管理体系的新规定。
二、典型发言、交流经验
8月3日上午,郑秉文所长主持全所大会,拉美所进入创新工程的部分人员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充分交流了各自的经验。
《中国战略机遇期中的拉美地位与作用》项目首席研究员吴白乙谈了该项目的执行情况、管理模式及自身的体会。吴白乙说,《中国战略机遇期中的拉美地位与作用》项目在全所创新工程各项目中,硬性指标和硬性任务是最重的。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资源分配的紧张程度前所未有,但所有成员并没有在压力下退缩,而是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小组在管理模式上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经验,其一,为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小组开了6次基础研讨会,前3次是大家读书,提出问题,在问题基础上,讨论学科的方法及如何用多学科的视角来考虑提纲的设置,在知识上相互沟通。大家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一章的提纲都经过不断的修改,直到第六次才形成最后的基本框架。其二、注重结合调研,部分小组成员赴浙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中拉合作中企业的需求,政府服务和经贸合作等,收获很大。其三,注重参考其它研究的经验:一是借鉴有关国家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美、欧、日本等国与拉美地区合作的经验教训,二是进行跨所交流,邀请西亚非所的同行谈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战略的经验。这些“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本项目研究的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四,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论岗位,大家参与的程度是一样的,无论是搜集资料,研讨中的知识支持,以及研究任务是一样的。小组的成员来自所内不同的室,以及所外人员,在实际执行中大家的团队精神很强,写作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习新知识以及信息共享的效果。其五,项目组提前引入本所拟接收的博士毕业生参与研究活动,不仅为实施创新工程外聘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也为改进人事考察和吸引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数和机会。小组会继续发扬团队精神,把项目善始善终做完。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教训》和《拉美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挑战》两个子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吴国平谈了进入创新工程的个人体会,他认为,创新工程一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科研积极性高涨,每个月有读书会,对中产阶级,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二是加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不仅进入创新工程的研究人员的工作毫无怨言,科研管理人员的主动性也提高了。三是加强了工作的协调性,从管理人员到科研人员的协调性,研究人员内部的协调性,沟通畅通,做当前研究时能考虑到下一阶段的研究,在工作中减少了盲目性。四是紧迫性加大。大家都有学习的紧迫性,对自己的研究作新的规划。此外,创新工程是团队研究,不是单干户,要把团队团结起来,完成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拉美投资贸易环境研究》和《拉美政治转型研究》两个子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柴瑜谈了项目进展情况和体会,项目执行的原则是两个项目集体组织协调,共同进步。优势互补,发挥两个学科的优势,实现学科的互通互融。项目召开了4次读书报告会,工作在有序进行中,按照现有速度,在年底一定能完成既定任务。柴瑜认为,创新工程是个学习的过程,大的方向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模式都是在摸索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反复,每个人都是过程的参与者,尽管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领导上下都抱着建设性态度,逐步将之完善。所里的创新工程工作经过了初步讨论、精心策划的过程,结果是良好的。创新工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研究的乐趣和压力,在此基础上,同事精力更加集中,大家配合工作做得很好,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非常难能可贵。
执行研究员郭存海谈了创新工程对学科建设和研究室建设的影响,他认为,创新工程对研究室和学科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压力,严格的监督和量化工作,对已进入的人员而言是压力,二是动力,研究成果和效益成正比,大家都积极想进创新工程。与此同时,创新工程对研究室和学科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社会文化室在探讨创新工程与“两建”相结合的新模式,如举办读书会和报告会,并将其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读书会和报告会主讲人和评论人在会上展示详尽的PPT,会后将该PPT在所网上展示,并对报告会作一个详尽的综述。研究室主办和承办的所有学术活动,既有中文的综述稿,也有西文和英文的综述稿,交所网发,支持网站的外文建设。此外,社会文化室鼓励多人多领域的离散研究,以弥补原来群体项目的不足,减少创新工程对“两建”的冲击。
执行研究员张勇认为,创新工程对于个人而言是个全新过程,一是压力变大,不断发现自身研究中的不足,从而使研究规划性变强,二是创新工程提供了一个宽容的平台,在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中,大家培养了互相学习的精神和氛围,不同专业的学术个体户演变成了学术共同体。
研究助理方旭飞谈个人体会时认为,2012年进入创新工程后,压力加大,既紧张又充实,团队学习和探讨的机会增多,从中收获很多,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一定把压力变成动力,提升理论水平,多出成果。
业务主办董学波和业务协办刘东山谈了创新工程对管理岗位的要求和个人体会,董学波认为创新工程对管理岗位的要求是,不是我想干什么,而是我能干什么。刘东山认为,熟悉创新工程的政策和文件与否衡量着个人业务的熟练程度。
郑秉文所长总结说,每个子项目的做法都各有特点。首席研究员的积极性如何非常重要,决定了创新工程的成败,各位首席研究员都参与了很多工作,希望大家本职和兼职工作都要抓起来。创新工程组成人员跨室跨学科,大家要有团队精神,协调和整合所内外、院内外资源,实现共赢。行政管理人员要虚心为大家做好服务,主动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
三、分组讨论、汇报情况
典型发言之后,拉美所职工分三个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就如何按照创新工程的要求做好考勤工作、如何评价进入创新工程各岗位人员的业绩表现、首批创新工程的实施对拉美所各项工作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郑秉文、吴白乙、王立峰三位所长分别参加了三个小组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
8月3日下午,王立峰副所长主持全所大会,各组代表分别汇报了本组讨论情况。
杨建民代表第一组发言时说,本小组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讨论,每个人都积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创新工程是重大机遇,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挖掘自己的潜力,与此同时也感觉到压力,都积极进行学习和充电,以弥补专业上的不足,时刻准备着为创新工程打硬仗。关于创新工程对科研的影响,大家认为,选题要贴近现实,能够宣传拉美所,要结合双定工作,将拉美所的各个学科推向前进。关于考核,大家对工作日的界定,是否实行打卡机,到岗和离岗时间,科研人员是否以成果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岳云霞代表第二组发言,关于考勤,这一规章事关工作人员自身利益,基本原则应该将考勤刚性化和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制定出简化的便于执行的制度。大家就是否成立专门委员会制定考勤制度、保证8小时时间的弹性上下班、科研人员的加班和成果挂钩,公假规定、出国人员的考核、集中休假制等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关于进入创新工程各岗位人员的业绩表现,大家一致支持按照院里和所里的考核标准执行。关于首批创新工程的实施对拉美所各项工作的影响,创新工程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否进入创新工程,拉美所各个科室、各个岗位对创新工程的工作都高度支持。希望考虑建立相关项目将网络等有关岗位和人员纳入到创新工程中来。
刘维广代表第三组发言,关于考勤,考勤是实施创新工程的客观需要,大家都积极正面认识,支持实行打卡制,但在考勤从约束性因素变成否决性因素,是否过于严格,出国人员考核,专门人员负责考勤日志,调整坐班日提前通知等问题上大家仍有疑问。关于进入创新工程各岗位人员的业绩表现,支持按照创新工程的规定执行,不需要再有单独的评价标准。创新项目之间各有特点,不适合简单比较,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由学术委员会监督。明确研究助理岗位的职责。研究助理岗位不一定非得聘用科研人员,非科研人员也可聘用。要保证研究人员的写作时间,把事务性工作分摊。关于首批创新工程的实施对拉美所各项工作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压力大,动力也大,并提议提高创新补偿的标准,因为没进入的工作人员也提供了大量服务和帮助。
四、明确方向、部署工作
在听取各组讨论情况汇报后,王立峰副所长在讲话中对全所同志参与和支持创新工程的热情和努力予以肯定,对大家在讨论过程中表达的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赞赏。他指出,制定政策将牵扯到每个人的利益。随着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院里总的要求也将趋高、趋严。所里只有顺应这一趋势,对大家要求更高,才是对每个同志负责,最终也是对大家的事业发展、职业生涯有好处的。关于考勤,所里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将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郑秉文作大会总结发言时说,本次会议体现了集体和团队精神。我们既是创新工程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关于考勤,大家对该事的关注和热烈程度是空前的,考勤涉及创新报偿,考勤如果不细致,老是倾斜,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从而引起负面影响。大家应该向更高的标准看齐,不要老想向拉美所索取什么,多想想你为拉美所做了些什么。将考勤作为评价标准,是加强管理的一个办法。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大家才能在道德上减少损失。
下一阶段拉美所工作重点:1、加强英文网站建设,首先将拉美所举办的8次国际论坛的材料和报告翻译成英文,挂在所网上。个人主页也要及时更新。2、加强拉美研究报告的出版力度,包括中文版,英文版和西文版。3、进人制度的改革。要当摘桃派,引进成熟人才。4、对于非创新人员的要求,不是你想干什么,而是你能干什么。5、调整双定工作,年底更新双定工作,大家考虑一下自身专业研究和国别研究的双向定位。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