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拉美印第安人生存——拉美印第安电影展映系列之三
作者:韩晗时间:2012-09-11 00:00:00来源:
8月30日,社会文化室举办了“拉丁美洲印第安运动:影像与现实”系列电影展映活动第三场。本次展映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印第安人生存”,活动由社会文化室副主任郭存海博士主持,韩晗做主评人。来自拉美所内外的学者、老师,以及对此议题感兴趣的其他观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展映的主题影片是2008年上映的巴西、意大利合拍电影《观鸟者》(La Terra Degli Uomini Rossi)。影片反映了印第安原住民和当地白人农场主围绕土地,这一几百年来的根源问题而发生的冲突和矛盾,故事的发生地是巴西西部省份南马托格罗索州。在资本主义大规模农业飞速发展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世居亚马孙森林的瓜拉尼-卡依奥瓦族人(Guaraní-Kaiowá)却沦为失地农民,全球化进程带来了白人农场主对印第安人的新一轮殖民浪潮,前者通过有利于他们诉求的法律条文,从瓜拉尼人手中夺走了残存的土地。在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瓜拉尼人团结起来,在首领纳迪奥(Nadio)的带领下开始了抗争,希望夺回在其文化传统中视若生命的土地。
韩晗以影片内容为线索,从白人和印第安人两个相互对立的视角,评价了拉美的印第安人问题。
首先,在与瓜拉尼人共生的几百年中,白人于殖民时代结束后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建立了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现代国家机器。视土地为资源的土生白人在有待改进的法律体制下,获得大片土地的所有权,他们开垦大片雨林,将其反复焚烧变为良田,并使用大型农机设备进行农场化种植。他们视印第安人为阻碍现代化发展进程和规模化农业的阻力,至今仍对印第安文化持有诸多偏见。
同时,印第安人在今天面临着如何继续传承本民族文化,甚至是生存权的严峻问题。印第安文化中,土地不仅是生活的来源,更被尊崇为“大地母亲”(Pacha Mama),可谓是其文化和精神的根基。被迫进入保留地生活的原住民,所面临的并不仅是生活方式或家园的改变;与传统生存空间的脱离和土地的丧失,为瓜拉尼人文化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印第安人不得不为了生存、重新获得他们的土地和重享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同时,印第安人的社会权利并未随着殖民制度的消失而完全得到恢复,在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他们依旧面临政治、经济、社保、教育等基本权益难以保障的困境。
本片的可贵之处在于所有桥段皆源自于真实生活,从而有助于人们正确了解拉美印第安人的真实困境。导演马克•贝奇斯(Marco Bechis)表示:《观鸟者》是给阿根廷著名演员恩里克•阿里曼的献礼。阿里曼的启发激发了他拍摄《观鸟者》的原动力——关注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本片选择了230位巴西瓜拉尼人参与拍摄,饰演印第安首领纳迪奥的演员就是现实中夺回土地运动的真实倡导者。
本次展映活动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就全球化背景下印第安人的生存境遇发表自己的看法。拉美经济问题专家吴国平研究员还就中国企业进军拉美如何对待当地少数族群提出了建设性的警示,另一位拉美百科式资深专家徐世澄研究员则以自己多次访问拉美与印第安人的零距离接触,探讨了拉美印第安人当前的崛起及其潜在深远的影响。现场观众也就两位专家的观点做了一番探讨,气氛十分热烈。
自8月16日以来,社会文化室已先后展映了《雨水危机》、《雄鹰之血》等优秀拉美印第安题材电影。下期展映活动于9月6日召开,届时将由李菡解析印第安口述文化,诉说《小提琴》背后的墨西哥革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