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捍卫生育的权力”—— 拉美印第安电影展映系列之二
作者:魏然时间:2012-09-11 11:03:00来源:
 
8月23日,社会文化研究室举行了“拉丁美洲印第安运动:影像与现实”系列电影展映活动的第二场。本次展映的主题是“捍卫生育的权力”。活动由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房连泉博士主持,魏然博士做主评人。来自所内各研究室的学者和职能部门的同志,以及许多社会人士参加了此这次活动。
本次展映的影片《雄鹰之血》(Yawar Mallku, 1969)是玻利维亚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独立电影人桑希内斯的代表作。影片曾于20世纪60~70年代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被认为是“拉美电影史上百部最伟大的影片”之一,也是美国拉美研究课堂上经常放映、讨论的重要文化文本。影片故事主要讲述了美国和平队在未经当地印第安妇女同意的情形下,为她们实施节育手术以及原住民社群对此进行的抗争。影片中对美国和平队的抨击促成了1971年玻利维亚驱逐美国和平队的外交事件。因此,90年代后,对前往玻利维亚的美国NGO成员来说,观看《雄鹰之血》是必修的“培训项目”。
以影片作为缘起,主评人首先介绍了导演桑希内斯接触说克丘亚语的原住民之后,对印第安文化的感悟:原住民强调集体观念,拒绝成为现代西方社会中孤独的个体。桑希内斯原先以为劝服社群中有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人物,就能够动员社群的其余成员,而没有认识到原住民社会以集体意愿为最高准则,个人只有通过共同体才能体现个体价值。影片带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发达国家是否有资格以科学与进步的名义介入第三世界原住民的人口发展。主评人引述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指出现代性的发展话语有可能导向抑制所谓的“欠发达人群”,甚至最终走向种族屠戮。20世纪60、70年代~70年代美国在拉美进行节育试验就是现代医学/科学控制的直接呈现。6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认识到人口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到玻利维亚,当年的婴儿死亡率高达40%,每平方公里仅有4个居民,显然不是一个人口密度过高的国家。美国历史学家斯梅耶尔认为,玻利维亚驱逐NGO事件是多重合力的结果:1967年格瓦拉遇害、拉美社会中的越战报道、美国NGO组织毫无功效的活动等等,但驱逐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电影《雄鹰之血》。我们可以看到,60~70年代爆发于玻利维亚的原住民抗争是一场反对第一世界科学-身体控制的文化抵抗,是一场不同民族-国家为主导的、以原住民社群为基础的另类民族主义运动,同时也可视为当代拉美印第安人运动的先声。
影片放映结束后,所外拉美研究学者、国际NGO组织的参与者,以及第三世界电影爱好者就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与全球化的冲突、国际NGO与拉美民族主义、60年代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历史记忆等话题与我所学者经行了热烈讨论。
拟于8月30日举行的第四场展映活动,将献映巴西-智利-意大利合拍的电影《观鸟者》,主评人韩晗将就此文本讲述原住民与土地问题,这一关切到当代拉美社会运动的重大课题,相信这一话题又将激发拉美所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交锋与“头脑风暴”。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