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马征副教授来所讲座《黑白光影:中国移民在秘鲁》
作者:郭存海时间:2016-07-20 14:20:00来源:

2016年7月20日下午,阿根廷研究中心和社会文化研究室邀请首都师范大学西班牙语系副教授、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2009~2011和2012~2015)马征博士在大会议室举行了《黑白光影:中国移民在秘鲁》的讲座。秘鲁驻华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Juan Carlos Capuñay)、新任驻华公使海梅•卡萨弗兰卡•阿吉拉尔(Jaime Casafranca Aguilar)和秘鲁中国商会(Capechi)驻京代表、第二代华人移民萧孝斌(Santiago Siu Joo),以及所内外拉美研究人员近20人参加了讨论。讲座由阿根廷研究中心秘书长兼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林华主持。

秘鲁驻华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2016年是中秘两国建交45周年,中秘两国不仅有着传统友谊,而且在新的世纪也是拉美国家中对华关系最丰富的国家(同时是对华全面战略伙伴和自由贸易协定国)。胡安大使回顾了中国移民进入秘鲁的历史、对秘鲁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特别是秘鲁社会充盈的中国文化因素。他认为中国移民已经是秘鲁社会有机组成群体,而且是影响力非常大的社会群体。中国移民过去和未来都将继续在推进中秘两国友好关系方面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接下来,马征博士的讲座主要围绕她主持编辑出版的《穿越太平洋的回忆:中国人在皮乌拉1920-1980》(西班牙语版)一书展开。马征博士所在的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于2014-2015年期间曾策划并举办了两次有关皮乌拉地区中国移民研究的活动。活动主题是通过采访当地有中国血统的移民家庭的后代,通过他们口授的家庭故事以及他们提供的老照片,了解20世纪二十到八十年代之间中国移民在当地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他们跟当地社会融合的情况。两次调研最终成果就是这本《穿越太平洋的回忆:中国人在皮乌拉1920-1980》(西班牙语版)。马征博士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将收集到的许多黑白照片以更直观的方式讲述有关中国移民的动人故事,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移民融入秘鲁社会后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姓名、衣着、家庭和信仰等。而这些早期移民大多从事小生意,涉足行业包括食品杂货店、服装店、五金店、洗衣店、家具店、餐饮和汽车销售等。马征博士还特别提到华人二代传承了中国父亲的社会价值观念,比如勤劳、努力、诚实、热情和富有责任感。

最后,秘鲁中国商会(Capechi)驻京代表萧孝斌(Santiago Siu Joo)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其父辈和自己移民秘鲁和在秘鲁的生活经历。萧孝斌祖籍广东中山,但在秘鲁出生、生活和接受初等教育。萧代表特别提及了两代移民截然不同的在秘鲁的生活境遇,第一代移民不仅生活更加艰苦,而且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大多从事低等级的小商业。但在第二代移民身上已经看不到这一点,中国人传统的优良品质——吃苦耐劳造就了一代企业家阶层,经济的富裕带动了社会地位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移民的职业分布也更加多元,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广泛分布于政治、教育、艺术、体育等领域。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

IMG_68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