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聚焦中拉关系>相关资料>拉美使节在中国>正文
环保合作是中哥关系未来发展的亮点
作者:时间:2013-06-03 16:14:1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享有“中美洲的瑞士”之美誉,是中国在中美洲唯一的建交国。应哥总统钦奇利亚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2—4日对哥进行国事访问。6月1日,欣逢中哥两国建交6周年纪念日。建交短短6年来,中哥关系的迅速发展令人瞩目。就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等问题,哥驻华大使马尔科·比尼西奥·鲁伊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哥建交6年成就斐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主席目前正在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习主席的到访会对中哥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意义?
 
鲁伊斯:正如我国总统钦奇利亚所言,对于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哥斯达黎加深感荣幸。6月1日恰逢哥中建交6周年,习主席在这样的时刻访问哥斯达黎加,显示了两国对发展彼此关系的高度重视,哥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习主席此行也对推动拉中整体合作意义巨大。当前,拉中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拉中贸易额逆势超过2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此前,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其履新后的首访中也访问了拉美国家。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拉中关系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看好中哥两国在哪些领域的合作?
 
鲁伊斯:虽然两国建交时间并不长,但双边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迅速。在经贸方面,两国于2010年4月签署的《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中国与中美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十分突出,特别是中国援建的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哥中共同投资兴建的哥斯达黎加中国城等项目都增强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在坚实的基础和双方的共识之下,今后两国的友好合作将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教育、运动、旅游、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关注旅游业。哥斯达黎加的旅游业十分发达,而中国又是全球头号境外旅游消费国,我们应当看到这其中的巨大商机。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中国游客。
 
绿色发展惠民生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说哥斯达黎加是一个绿色王国,森林覆盖率高达53%。请您介绍一下哥斯达黎加绿色发展的经验。
 
鲁伊斯:哥斯达黎加的国土面积不大,约相当于三个北京的大小。我们认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是最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几十年来,哥斯达黎加专注于环保事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以减缓、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例如,环境服务费项目是哥斯达黎加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政府会支付环境保护的费用、补偿不开垦森林的业主。哥斯达黎加整合各个部门的行动,制定了一整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我们决定在2021年前成为碳中性国家(即完全中和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保持哥斯达黎加在环保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哥斯达黎加92%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而且,在我们的森林覆盖率翻番的同时,GDP也增至原来的3倍。
 
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已经表现出对环保的特别关切,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也将环保视为发展中的优先议题。在环保领域,哥中两国已经预见到未来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国环保合作的行动已经开启。
 
《中国社会科学报》:哥斯达黎加被誉为“中美洲的瑞士”,多次被英国的《幸福星球指数报告》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哥斯达黎加国民如此高的幸福指数从何而来?
 
鲁伊斯:由于历史原因,哥斯达黎加不设军队,将国防开支全部用于医疗卫生、教育等支出。例如,哥斯达黎加GDP的6%用于发展教育,实行十一年制国民义务教育。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也比较发达,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哥斯达黎加的人均预期寿命为80岁。此外,宜人的气候与文化因素也和国民的幸福感紧密相关。
 
积极推进两国人民的文化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进一步增进中哥两国人民感情?
 
鲁伊斯:和很多拉丁美洲国家的情况类似,哥斯达黎加也有华人社区,华人已经完全融入到哥斯达黎加的文化当中。哥斯达黎加人对中国以及古老而伟大的中国文明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万里长城、孔子,特别对中国的功夫电影很感兴趣。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哥斯达黎加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馆除了继续举办电影放映、音乐会、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之外,还在积极推动哥斯达黎加的大学开设中国语言文化的专业课程。我们相信,随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对于彼此文化的认同度会越来越高。
 
我就任大使以来的近3年时间里,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中国30多年间取得的经济、社会改革的巨大成就让我心生敬佩。中国是如何成功应对转型中的各种挑战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是如何运转的?这是我非常想研究的课题。同时,心态开放、充满活力的中国年轻人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