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聚焦中拉关系>综述>正文
加强南南关系的新模式
作者:Gina Caballero时间:2014-08-08 00:00:00来源:
7月15日到2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了拉美四国,其间举行了关键性的双边和多边会议。这是习近平一年之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由此凸显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拉整体合作。从习近平主席访问的国家(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以及上周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伊塔马拉提宫(Itamaraty Palace,巴西外交部所在地——译者注)举行的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领导人峰会来看, 中国不仅非常有意扩大同拉美地区的整体关系,而且吸引这一地区积极参与界定双方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的贡献一直在不断提升。过去二十年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一直在扩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8%暴增至2012年的28%。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领域富有活力的参与者。UNCTAD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发展中经济体接收的FDI达到创纪录的759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52%。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境外直接投资份额也增加了,2012年达到历史新高,占世界总额的31%。
    正是基于南南关系的这种急剧提升,中国和拉美开始寻求深化双方的发展合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地区的发展计划正走向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和拉美都开始着手改革和制定社会契约以启动系统性的变革,提高生产力、技术能力和生活水平。因此,随着中国和拉美加强贸易和经济关系,他们正愈发意识到必须开启新的合作体系,以创造正确的激励手段便利双方共同努力寻求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目前开始更加从整个地区关注的视角接触中国。巴西利亚峰会上双方领导人的联合声明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它是两个地区多年来努力提升双方关系的结晶。
不惟如此,这也是拉美国家第一次尝试回应2008年11月发布的《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对拉美而言,这次尝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拉美地区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界定同中国接触的性质和优先事项。因此,认识到不断扩大的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国和拉美宣布“建设一种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目的是提高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基于此,双方建立了中国-拉共体(CELAC)论坛,首次会议将于明年初在北京举行。的确,中国-拉共体论坛不仅是双边关系史上历史性的一步,而且是设计新的合作体系的里程碑,因为这一新的体系能够推动双方合力推动新的伙伴关系的优先日程。其中,基础设施开发合作将是缔造更加多元和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的关键。
    这种合作可能特别富有成效,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和银行在该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有意愿加快发展当前不断扩张的全球业务,以及拉美巨大的基础设施短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整个地区的多种形态的交通网络。
就此而言,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签订的有关铁路项目合作协议,包括尝试开发横贯整个大陆的巴西-秘鲁铁路,都是一个即将开始的积极开发的信号。
    尽管在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但这并非是一种直线发展。尽管某些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一直学习尝试进军拉美,但他们并不熟悉准入程序。因此,要实现更加有效的参与,他们可以考虑同当地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由此引领他们走向成功——比如公共招标和业务式的公私合作可以获得关键项目。另外,同当地合作伙伴通力协作,中国企业在创新其融资方式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其实力。
    基础设施领域的跨部门合作可以缩小中国和拉美地区的地理距离。此外,这种合作还可以集思广益,建立各种有助于缔造新的南南合作体系的形式和样式,以契合其发展需要和愿望。如此将只会提高中国和拉美这对合作伙伴的实力。
    正如联合声明中所认识的那样,正是这种条件才能帮助双方在世界秩序方面让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因此,这种合作不仅将继续增加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而且将提高国际合作的有效性。
    【作者Gina Caballero系拉丁美洲开发银行(CAF)中国顾问兼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驻中国代表。译者:郭存海,本译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翻译和刊发,原文刊于中国日报英文版http://usa.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4-07/30/content_18207443.htm】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