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
早在2001年,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领衔撰写了一份名为“打造更好的全球经济金砖”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分析团队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4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称为构建未来全球经济大厦的“金砖”。此后近10年,“金砖四国”利用各自有利条件,努力化危为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带动新兴市场整体向上,促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新驱动”
本轮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可谓世界经济历表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虽然说各个经济体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但站在当下观察,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更快、更好地走出了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8年,“金砖四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而涵盖金融危机的2007年至2009年,这一比例更上升至45%。此外,“金砖四国”贸易量在全球的占比近年持续上升,仅在过去两年就提高了约两个百分点,达到目前的13%左右。
四国中,中国经济表现无疑最为突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以来,中国只有一年的经济增速低于8%。在金融危机深重的前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依然达到了9%和8.7%。到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展望2010年,各方对中国前景仍普遍乐观,各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基本在9%以上的高水平。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意义不仅表现在“量”上,其“质”的变化对全球实现全面、持续和平衡增长更为重要。在发达国家总体需求不振的情势下,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扶持内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资金和市场对世界经济起到更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之时,印度和巴西的经济反弹也很强劲。印度受金融危机冲击,其经济增速在2008年第一季度曾降到9%以下,但在当季即触底回升,全年经济增速约为7%。印度财政部今年2月底公布的报告说,今年该国经济增速预计在8.5%左右,明年将突破9%。
巴西经济也受到金融危机较大影响,但很快走出困境。根据拉加经委会的数据,2009年巴西经济增速虽仅有0.1%,但当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速达到4.3%。今年以来的宏观数据表明,该国经济已经重回快速增长轨道。官方机构预计巴西2010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5.5%左右。
相较而言,俄罗斯经济偏弱。2009年俄经济出现7.9%的负增长。但进入去年下半年,其经济触底迹象明显,经济环比增速逐月提高。今年1、2月份,俄经济同比增长4.5%,回升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银行3月份将其对2010年俄经济增速预测大幅上调至5%至5.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中说,“金砖四国”中,巴西和印度已经表现出经济复苏趋势,中国和俄罗斯则显现出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高盛集团也将其对“金砖四国”经济的长期预测进行了上调。该机构认为,就经济规模而言,中国可能在2027年就能赶上美国,而“金砖四国”可能在2032年就能赶上七国集团。
资本市场“新宠儿”
“金砖四国”魅力非凡的另一个表征,就是其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前景看好等因素,各类资金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青睐有加。
相关数据表明,近5年来覆盖主要新兴经济体股票、债券市场的总体投资收益率高于对发达经济体相关市场的投资。以股市为例,目前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泛欧股指相比2002年的低点升幅约为40%,但同期“金砖四国”股市整体回报率超过100%。除价格指标走高外,“金砖四国”的股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全球市场占比从2003年的3%升到约9%。高盛预测,到2050年四国股市总规模可能达到全球的一半。
从近期看,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敏感30指数4月7日盘中突破18000点整数关口,达到2008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反映巴西股市整体状况的博维斯帕指数则从2008年11月份的不足3万点水平,一路震荡上行,目前越过7万点关口,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位。
俄罗斯股市一年来也是欣欣向荣,2009年该国RTS和MICEX两大股指均上涨120%以上,涨幅居全球前列。进入2010年,这一上涨趋势仍在延续。目前两股指均已回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在资金面充裕、经济基本面向好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股市也从低点反弹,上证综合指数从2009年初的不足2000点水平升到目前的3100点上方。除了股指上行外,中国股市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投行数据显示,过去全球新股发行市场的主战场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但现在出现很大变化。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成为新的“战略市场”。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规模已经仅次于美国,为全球第二,交易量在全球位居第三。
全球版图“新集群”
在全球视野下观察“金砖四国”,必然会联系到整个新兴市场的发展态势。由于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国家的示范和引领效应,再加上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整体陷落,全球经济版图新格局已经开始显现。
现在全球经济界不仅热衷谈论“金砖四国”,而且在密切关注“前景五国”(VISTA)(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和新兴市场11国。目前的普遍共识是,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新兴市场的经济前景依然看好,整体增速将快于发达经济体构成的七国集团。这种上升大趋势,与新兴市场在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以及内部潜在需求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密切相关。
另外,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近年来新兴经济体通过相互间,而不是和发达经济体间的贸易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世界贸易以美欧主导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汇丰市场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该机构新兴市场指数升至57.4%,显示各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已经恢复到最佳状态。其中,新兴市场的制造业表现强劲,服务业增长有力,整体经济景气度超过了发达市场。
随着新兴市场整体“抬头”,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已不再是看客,而逐渐要求成为发言者、参与者和规则制定方。各国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没有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和支持,全球性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美国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日前在题为“未来之路”的专题演讲中谈到,他认为目前世界正处于某个历史时刻,过去的主流体系已经瓦解,一个全新体系有待建立。
当然,有专家也指出,在全球经济格局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规模在全球占比不断上升,主要新兴经济体更应着眼长期可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而不是带来新的风险。在走出危机阴影之后,目前在部分新兴经济体已经出现通胀压力加大、部分资产价格虚热等新问题。与此同时,市场机制不健全、制度基础不完善、人均收入较低、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对大宗商品价格敏感等旧有问题仍有待解决。
同时,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应继续加强,以不断缩小长期存在的南北差距,改善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状态。(执笔记者谢鹏、樊宇;参与记者陈威华、赵焱、赵志鹏、刘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