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交流>正文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访问拉美所
作者:刘维广时间:2005-03-12 00:00:00来源:

        2005年3月10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先生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并为拉美所的学者作了题为《NAFTA实施11年后的墨西哥经济》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他承担的拉美经委会的委托课题。彼得斯教授自1993年至今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系教授,还担任多所墨西哥研究机构和国际机构的顾问,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理论、工业组织和贸易理论、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部门经济等方面,已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具体内容详见http://desselpeters.com)。拉美所副所长宋晓平研究员主持了这次研讨会。彼得斯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墨西哥加入NAFTA的成效分析
  彼得斯教授首先用“全球—本土”的概念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墨西哥产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他评价了墨西哥加入NAFTA的成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墨西哥所采取的控制通货膨胀、减少财政赤字、吸引外资以及实行再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等措施。墨西哥加入NAFTA对本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投资大量进入墨西哥,墨对美出口迅速增加,墨西哥的出口产品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NAFTA运行11年来,墨西哥经济仍存在诸多问题:生产领域投资不足;出口值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也提高了,但生产工艺仍然落后;70%的电子产品和汽车配件供应出口,90%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到美国,但这类生产大多属短期进口—出口模式;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其GDP贡献率只有20%;劳动力就业部门分布状况几乎没有变化,在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和外国企业三类部门就业的人口仍分别约占1/3;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提高。
二 墨西哥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彼得斯教授指出,尽管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墨西哥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目前墨西哥很少有人研究墨中关系。无论是在NAFTA还是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其主导因素都是美国,有关国家此前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考虑不够充分。彼得斯教授认为,研究墨中经济关系,必须置于全球化大背景下。
三 结论和建议
  彼得斯认为,拉美的劳动力成本并不低,NAFTA的运行确实扩大了贸易,但其成效仅限于此,到目前为止墨西哥的就业状况没有因之而改变;墨西哥收支平衡曲线与出口增长曲线基本一致,要扩大出口,就必须增加进口,因此墨西哥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源性程度较低。彼得斯教授的结论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动力并未因NAFTA的运行而改变,人们对NAFTA的预期与所取得的成效相比有较大差距。他还提出了两个需要加强研究的课题:一是墨中在纺织和制衣部门的合作,二是如何加强墨中经验交流。在研究方法上,他认为,当前生产领域的跨地区跨产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研究。
  徐世澄研究员向彼得斯教授详细介绍了拉美所对上述有关问题的研究。宋晓平研究员总结了这次研讨会,认为研究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中墨经贸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希望以后加强学术交流,探讨解决中墨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的办法。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