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交流>正文
拉美所举行“拉美现代思潮与拉美左翼”研讨会
作者:刘维广时间:2006-08-01 14:10:00来源:
  2006年7月27日,拉美所政治学科和《拉美现代思潮》课题组举行“拉美现代思潮与拉美左翼”研讨会,中联部、人民日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开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与拉美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拉美现代主要思潮及其对目前拉美政治发展的作用;拉美左翼力量的发展趋势;当今拉美一些国家民众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对其评价;拉美新左翼的特点、政策主张,以及如何评价最近拉美左翼政府之间的矛盾。
  徐世澄研究员在题为“对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几点看法”的发言中系统阐述了委内瑞拉查韦斯总统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的形成、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和实践,并作了评价。徐世澄研究员认为,查韦斯在竞选总统时和执政初期,一度提出委内瑞拉要走一条有拉美和委内瑞拉特色的“第三条道路”;随着玻利瓦尔革命的深入,查韦斯放弃了“第三条道路”的主张,自2005年初起,他明确提出要用“21世纪社会主义”和“新社会主义”来替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查韦斯还提出,在到达“21世纪社会主义”之前,还要经过一个“革命民主”阶段。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实行多元化政治体制,建立人民政权,以参与制民主代替代议制民主,鼓励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国家决策,反对一党制;在经济方面,强调国有制占主导地位,鼓励社会所有制,即集体所有制和合作制的发展,大力推广合作化运动,允许私有制和外资存在;在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开展扶贫工作,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正义、公平和互助,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贫困。
  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主要实践是:⑴以“玻利瓦尔和平民主革命”替代“新自由主义改革”;⑵以“美洲玻利瓦尔替代方案”(ALBA)替代“美洲自由贸易区(ALCA)计划”;⑶在外交方面,查韦斯政府奉行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多元化的外交政策;⑷查韦斯利用石油作为武器,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查韦斯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玻利瓦尔思想,新自由主义在委内瑞拉的恶果,古巴、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影响,美国、英国等国的反面教训,拉美左翼人士的影响。
  徐世澄研究员指出,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仍处在探索和形成阶段,尚未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从目前来看,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某种程度上来看,它是基督教教义、印第安主义、玻利瓦尔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的“大杂烩”;我们对待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态度应该是:既不吹捧,也不否认和反对,应允许世界上任何政党和组织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探讨和实践。
  南开大学韩琦教授作了题为“结构主义经济思想”的发言。他认为,拉美的结构主义经济思想更准确地讲是拉美经委会主义,广义上包括发展主义、普雷维什主义、结构主义拉美经委会主义等思想,它经历了3个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新结构主义所取代。在理论方法上,拉美结构主义经济思想表现为整体性、差异性和发展的非均衡性等特点。在狭义上,发展主义、结构主义、拉美经委会主义是一致的,但在广义上则有所区别,例如普雷维什思想一般不称作普雷维什理论。韩琦教授还论述了结构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认为结构主义可称之为发展中国家的凯恩斯主义,结构主义对凯恩斯主义持批判态度,但它并没有完全抛弃凯恩斯主义。结构主义的理论贡献在于,它对贸易条件恶化论、工业化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韩琦教授还阐释了结构主义如何在拉美产生影响及其在70年代衰微的原因。
  刘承军研究员重点论述了拉丁美洲发展进程中的印第安人问题,认为印第安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不是种族问题,但比一般社会问题更深刻,因为它涉及殖民主义的本质、文明冲突、文明与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的多元化、真正的民主等。刘承军研究员分析了玻利维亚(帕恰库蒂印第安运动和“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厄瓜多尔(帕恰库蒂克运动)、秘鲁、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国家印第安人运动状况,并指出近期印第安问题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经济社会政策对底层民众(印第安人占很大比重)的冲击。此外,她还阐述了印第安问题的世界意义,以及对中国解决所谓弱势群体问题的借鉴意义等。
  袁东振研究员在题为“拉美政治思潮发展的若干特点”的发言中提出,拉美政治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为以下4个鲜明的特点。(1)拉美的政治思潮非常活跃。拉美是传统印第安文化、欧美现代文化和拉美本土文化的交融地。在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融、碰撞过程中,拉美地区孕育出了众多的政治思想和流派。使拉美成为一个各类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异常活跃的大陆。拉美的政治思潮虽然流派众多,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思想;二是源于拉美本土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源于拉美国家本土的各种形式的民众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无论是源于欧美的思想,还是源于本土的思想,都呈现了相同的发展趋势:即日益与拉美的现实和各国的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强调拉美的特性。(2)拉美政治思潮的发展不是平稳的,而是经历若干高潮时期。拉美的政治思潮从根本上说是拉美政治发展现实的反映,从拉美的经验看,政治思潮发展的高潮期一般出现在下列三种时期: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时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3)拉美思潮的变动性较大。拉美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许多思潮,每一个时期都有占主导地位的思潮。但是,随着政治的发展,有些曾经占主导地位的思潮,由于不能适应拉美政治的发展变化,逐渐衰落了(如墨西哥的革命民族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特别是革命民族主义,影响墨西哥发展数十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委内瑞拉的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曾是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但也衰败了),有的思潮甚至还消亡了(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一些激进思想)。还有一些传统思想虽然影响依然很大,但经历了不断革新的过程(如阿根廷的正义党的理论,传统原则在梅内姆时期完全变了样,基什内尔时期有一些变化;智利社会党的思想,与阿连德时期相比,已经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更为重要的事,新的思潮还在不断涌现。(4)拉美的政治思潮与实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拉美的许多思潮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一种主张,而且还是一种运动或者实践。例如拉美的民主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甚至解放神学等。当前的21世纪社会主义和莫拉莱斯的社会主义也是如此。
袁东振研究员还提出,研究拉美的政治思潮,不仅要研究这些思想中所蕴含的理论体系或理论主张,也要关注这些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要从政治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拉美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
  关于拉美左翼。有的学者认为,拉美左翼力量的上升,其原因在于:(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拉美普遍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拉美左翼的崛起是为了反对新自由主义;(2)拉美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为左翼力量的兴起提供了发展空间;(3)许多执政的拉美右翼和中右翼政治腐败,治国无方;(4)一些拉美左翼政府在发展经济、缓解社会矛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5)拉美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下降;(6)社会主义古巴从1959年成立至今已有47年,对拉美左翼和中左翼力量是很大的鼓舞。
  也有学者指出,拉美左翼、中左翼力量的上升,并不是传统社会主义力量的上升,更不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复苏。无论左翼还是右翼,在对发展模式的选择上,都不会脱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还有学者指出,左派在包括中左派,打社会主义的牌子并不等于社会主义。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