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交流>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
作者:岳云霞时间:2009-03-20 10:10:04来源:
2009年3月2日,中国国内惟一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为专题的年度国际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8-2009年的拉丁美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题为“社会凝聚与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本年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国际学部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承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协办,聚焦当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形势和中拉关系等重大问题。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外交部、中联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机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部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我院部分研究所的官员、专家、学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求是》杂志等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以及拉美国家驻华使馆的官员等,共约150余人出席会议。
 
一  嘉宾致词:中拉关系全面发展,携手应对新挑战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1]、OECD副总干事西尔马·J.阿斯基(Thelma J. Askey)、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杨万明和中石油公司外事局局长章欣等领导和嘉宾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们回顾了2008年以来中拉关系的新进展,高度赞扬了中拉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开展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强调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杨扬和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共同主持开幕式。
致词嘉宾多次提及中拉关系在2008年的新突破,认为中国已经将中拉关系提升至战略高度。2008年11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首次对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合作做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规划。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秘鲁国会发表题为《共同构筑新时期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中拉关系的立场和主张,并提出继续密切政治关系,深化经贸互利合作,加强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重视社会领域互鉴共进,丰富人文对话交流等具体建议。陈凤翔副部长指出,这些举措表明了中国对发展中拉关系的重视和决心,显示了中方对发展中拉关系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王伟光副院长表示,上述政策文件和胡锦涛主席的演讲,为中拉关系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为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全面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致词嘉宾一致认为,中拉高层互访增强了政治互信,有力地推动了双方政治合作。2008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家副总理回良玉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先后访问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秘鲁、智利、巴巴多斯、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国领导人也先后访华。杨万明司长介绍了中国领导人出访拉美的重要成果,指出高层访问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促进发展的目的。王伟光副院长强调,频繁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双方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有利于双边关系全面发展。
致词嘉宾认为中拉合作合作获得长足进展。近期,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有关国家签署了关于经济、金融、能源、文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等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的文件,中拉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档次逐步提升。王伟光副院长和陈凤翔副部长总结了2008年中拉合作的内容,指出双方贸易和投资总量再创新高;中拉自贸协定谈判继续推进,中国和智利正式签署服务贸易协定,和秘鲁正式结束自贸协定谈判,与哥斯达黎加宣布正式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中国被接纳为美洲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在拉美地区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发展迅速。王伟光副院长还指出,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在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发展;中国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建立孔子学院,不少拉美知名媒体在北京设立机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旅游、留学人员往来不断增多。
致词嘉宾提出,中拉合作已经纵深发展至企业层面。章欣局长作为投资拉美的中国企业代表,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拉美的发展。1993年,中石油按照中国政府“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从拉美的秘鲁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截至2008年底,中石油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哥斯达黎加4个拉美国家执行9个石油合作项目,业务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和销售等多个领域;中石油在南美的原油作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资源投资累计达到1000万美元。章欣局长表示,中石油在过去15年中奉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在拉美的资源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社区和居民和广泛好评,成功的要素在于:第一,始终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合作的层次和质量;第二,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社会营造和谐环境;第三,顺应经营国环境变化,建立一体化生产模式。
致词嘉宾都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做出评述,认为中拉合作应在此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深化。阿斯基副总干事和杨万明司长分别阐述了拉美和中国在当前危机中的表现与应对措施。陈凤翔副部长提出,中拉合作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首先,中拉面对的挑战和任务相似,中国积极致力于确保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拉美也需要保持经济增长,遏制危机蔓延;其次,中拉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条件上具有互补性,发展经贸合作有利于促进各自经济的增长,也可以为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做出贡献;再次,中拉在国际事务中战略共识和利益汇合点不断增多,有利于提升各自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正的方向发展。王伟光副院长认为,中拉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应在政策上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在智慧和经验上相互借鉴和学习,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各领域的全面合作。成思危副委员长指出,中国和拉美的具体情况不同,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千差万别,金融危机对二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树立信心、保持增长、解决就业、增强社会凝聚是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和挑战,只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共渡难关;拉美及加勒比国家与中国应抓住金融危机创造的机遇和产生的机会,开创中拉全面合作的新局面。除此之外,成思危副委员长还对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做出研判,预计2011年将迎来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和拉美及加勒比经济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周期、新的春天。
 
二  大使演讲:拉美形势与对华关系
拉美各驻华使团全程参与了本次论坛的讨论。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阿根廷驻华大使和巴西驻华大使作为拉美使团代表,结合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现行政策和对华关系发表了精彩的演讲。OECD副总干事西尔马·J.阿斯基主持了三位大使的演讲单元。
哥斯达黎加大使安东尼奥·布尔格斯(Antonio Burgues)分析了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演变,指出自由贸易、创新和教育是哥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他特别介绍说,哥早在1948年时就率先废除了军队,当前对内重点发展教育,致力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外则始终坚持和平、民主和非军事化的外交主张。他对中哥关系寄予厚望,认为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中哥应寻求共识和共同的战略,拓展可能的合作领域,携手应对危机。
阿根廷大使萨尔·马约拉尔(Cesar Fernando Mayoral)介绍了阿经济形势以及主要的经济社会政策,指出阿现阶段的内部目标是社会团结和发展,外部首要目标是推动地区一体化(特别是南方共同市场)的发展。他简要描述了金融危机对阿根廷的影响,表示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阿经济面临一定冲击,但是由于阿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脱钩,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经济——金融的独立性,因此阿根廷很可能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他还对中阿关系进行了评述,强调“阿根廷重视中国,视中国为一个可以在拉丁美洲和世界上平衡其它大国力量的国家,一个有助于不断推动两国出口增长的国家”;中拉双方在诸多国际事务方面有着共同性,“共赢结合必然会使双边关系的未来更加和谐,并有望进一步加强以造福中拉人民”。
巴西大使克洛多瓦尔多·胡格内(Clodoaldo Hugueney)介绍了巴经济和社会形势,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巴影响以及政府的应对政策,并且对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他指出,近年来巴经济整体向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国际收支不断改善,主要社会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进。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蔓延,巴实体经济受到了影响,出口收入大幅下降,制造业部类进而遭受严重冲击。为了应对危机,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重点是增加公共投资和信贷支出。谈及中巴关系时,他表示过去几年中,中巴两国间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稳步前行。目前,中国已成为巴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巴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希望未来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巴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使命和任务,都必须保持经济增长,促进收入提高,维护社会凝聚,因此中巴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时,中巴有着共同的国际诉求,应共同促进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改进,创建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国际环境。
 
三  专题报告陈述:拉美政府政策与社会凝聚
“政府政策与社会凝聚”是OECD发展中心《拉丁美洲经济展望》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专题年度报告》的年度研究主题。在本次论坛中,上述两大机构联合发布了其2009年年度报告。OECD发展中心战略部主任查尔斯·P.奥曼博士(Charles P. Oman)和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博士分别代表所在机构,陈述了两部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宋晓平主持报告陈述单元。
查尔斯·P.奥曼博士列举了拉美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指标,指出该地区是全球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其经济质量显著改善,但社会不和谐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OECD发展中心《2009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深入研究了拉美财政政策,肯定其在降低财政赤字和财政波动性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上述政策在降低拉美贫困率和不平等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原因在于:第一,拉美税收中非税收入和间接比税重过高,个人所得税比重相对较低;第二,非正规经济吸纳了拉美地区大量贫困就业人口,它们规避了正规部门承担的税收义务,同时也被排除在社会福利之外;第三,拉美的公共支出数量充盈,但存在质量缺陷。为此,拉美国家应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在税收方面合理设置征税机制,提高征税效率;在公共支出方面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增强公共服务的目标指向。奥曼博士还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拉美的影响,认为拉美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明显强于以往,这表现为:第一,拉美国家将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财政状况整体改善;第二,拉美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实施了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第三,拉美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资产和衍生品风险相对较小。但是,拉美仍然无法“脱钩”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危机将通过贸易、侨汇和金融渠道对其产生冲击,其经济增长将放缓。挑战同时带来机遇,为了应对危机,拉美国家势必采取逆周期性的财政政策,而这些政策将有利于拉美减困和缩减不平等。
郑秉文博士依次介绍了《2009年专题年度报告》8个分报告的主要内容。分报告《拉美社会凝聚:一个新的政策理念》详述社会凝聚的概念、理论、渊源和内涵,提出拉美社会凝聚“更类似于一个政治目标或政治愿望”,其核心价值是团结和平等,它关注分配的作用,强调国家作为公共物品保证者的角色。分报告《拉美国家财政政策与社会凝聚》认为,财政政策的变化对拉美社会凝聚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其贫困率和基尼系数出现下降,各国人均社会开支有所增加。但拉美财政政策还面临着政策本身的顺周期问题、社会开支的周期性波动、财政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以及食品价格上涨压力等4方面挑战。分报告《可治理性与社会凝聚:拉美国家的经验》指出,可治理性与社会凝聚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拉美国家的可治理性总体上处于缓慢持续提高的过程,其内在缺陷加剧了社会矛盾,损害了社会凝聚;拉美国家社会凝聚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可治理性程度的进一步增强。分报告《拉丁美洲:政治发展与社会凝聚》认为,社会凝聚是拉美国家民主体制巩固的必要条件,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拉美国家在民主体制的巩固阶段面临着挑战,而社会凝聚的缺失正是拉美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分报告《就业形势、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社会凝聚——拉美国家的现实与挑战》、《论教育在拉美社会融入中的作用》和《增强社会凝聚力: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分别阐述了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在提升社会凝聚中的积极作用,指出拉美现行有关政策必须加以完善,才能真正起到反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政策的作用。分报告《拉美“增长性贫困”与社会保障的减困功能》提出拉美存在“增长性贫困”现象,认为拉美增长对减困的贡献率低于欧美,原因之一在于该地区社保覆盖面狭小,社保制度的减困效果相对较差。
 
四  热点关注:拉美能源问题与中拉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在本次论坛中发布了“2009年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08~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邹东涛首先代表出版方向大会致辞,指出连续第八年发布的“拉美黄皮书”记录了拉美及加勒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形势及地区热点和焦点问题,盛赞拉丁美洲研究所在系列皮书出版和拉美研究工作中做出的贡献。“拉美能源问题与中拉合作”是本年度拉美黄皮书的主题,拉丁美洲研究所学者随后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副所长吴白乙主持并总结了研讨单元。
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研究员阐述了“拉美黄皮书”能源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她表示,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是中国石油企业最先开展国际合作的地区,加强中拉能源合作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但是拉美国家近年来相继调整了能源政策,部分国家通过扩大对能源企业的控股权、提高能源税费和扩大政府分成比重等政策调整,加强了政府对油气资源的控制权,从而对中拉能源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研究员对此予以4点评论:第一,能源政策是各国经济政策的一部分;第二,拉美国家的能源政策一向有开放和国家控制两种主张,但事实上持后一类主张的拉美国家能源部门开放程度更高;第三,拉美各国的能源政策调整取向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保持国家对能源部门的控制下,以加快能源部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本国国际地位为目标;第四,政治友好是能源合作的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拉丁美洲研究所前所长苏振兴研究员介绍了“拉美黄皮书”的年度主题报告。他认为,中拉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双方经贸合作必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拉丁美洲为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机遇。而对于走向拉美的中国企业,苏振兴研究员特别箴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对拉美市场的开拓,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第二,着力优化贸易结构,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相应减少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产品的输出;第三,关键性步骤是扩大对拉美的直接投资;第四,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企业家要主动寻找商机,立足长远发展。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研究员在评论中进行了补充,表示中拉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也应该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些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贸合作,还能够顺畅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之路。
 
本届论坛是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第五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论坛中出现了两大新亮点:一方面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为论坛主办方之一,参与论坛的活动,并在论坛中对华发布《拉丁美洲经济展望》,这将有助于论坛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本年度论坛组织者和演讲嘉宾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作为会议协办方并派代表发言,不仅丰富了“拉美形势研讨会”的内容,还标志着这一论坛在产学研联合方面取得了进步。这些新的亮点都将有助于中国社会各界了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助于中国和拉美之间加深相互了解,促进中拉关系的发展,也对提升拉美研究水平,扩大拉美研究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陈凤翔副部长讲话稿由中联部拉美局副局长王玉林代为宣读。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